我国律师辩护权保障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 律师辩护权的相关理论 | 第9-15页 |
| (一) 辩护权以及律师辩护权利 | 第9-10页 |
| 1 辩护权 | 第9页 |
| 2 律师辩护权 | 第9-10页 |
| (二) 律师辩护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0-13页 |
| 1 无罪推定理论 | 第10-11页 |
| 2 程序公正理论 | 第11-12页 |
| 3 对立统一与控辩平衡理论 | 第12-13页 |
| (三) 保障律师辩护权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 1 人权保障 | 第13页 |
| 2 是维持控辩双方平衡的需要 | 第13-14页 |
| 3 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 | 第14-15页 |
| 二、 国际上的律师辩护权保障 | 第15-21页 |
| (一)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律师辩护权保障的规定 | 第15-17页 |
| 1 关于在场权方面的规定 | 第15页 |
| 2 关于会见权方面的规定 | 第15-16页 |
| 3 关于调查取证权方面的规定 | 第16页 |
| 4 关于阅卷权方面的规定 | 第16-17页 |
| 5 关于辩护豁免权方面的规定 | 第17页 |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律师辩护权保障的规定 | 第17-19页 |
| 1 关于在场权方面的规定 | 第17-18页 |
| 2 关于会见权方面的规定 | 第18页 |
| 3 关于调查取证权方面的规定 | 第18页 |
| 4 关于阅卷权方面的规定 | 第18-19页 |
| 5 关于辩护豁免权方面的规定 | 第19页 |
| (三) 国际上律师辩护权规定之借鉴 | 第19-21页 |
| 三、 我国律师辩护权保障的现状 | 第21-29页 |
| (一) 我国律师的地位 | 第21-22页 |
| 1 公权力机关的排斥 | 第21页 |
| 2 社会民众的反感 | 第21-22页 |
| (二) 我国律师从事辩护的法制环境 | 第22-24页 |
| (三) 我国律师辩护权保障的成就 | 第24-27页 |
| 1 “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写入刑诉法 | 第24页 |
| 2 正式确立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的地位 | 第24-25页 |
| 3 会见难,阅卷难有望得到改善 | 第25页 |
| 4 进一步拓宽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范围 | 第25-26页 |
| 5 为律师执业提供了救济途径与法律保障 | 第26-27页 |
| (四) 我国律师辩护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 四、 我国律师辩护权保障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 (一)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 第29页 |
| (二)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 第29-31页 |
| 1 证人出庭制度仍需完善 | 第29-30页 |
| 2 《刑法》306 条的规定阻碍辩护权行使 | 第30-31页 |
| (三) 律师队伍自身因素 | 第31-33页 |
| 1 执业门槛太低,律师业务水平不高 | 第31页 |
| 2 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职业道德操守低下 | 第31页 |
| 3 律师自律性不够,未建立严格的律师自律监管机制 | 第31-33页 |
| 五、 完善我国律师辩护权保障措施的对策 | 第33-38页 |
| (一) 正确认识律师辩护权的法律地位 | 第33页 |
| (二) 进一步完善律师辩护权的相关立法 | 第33-35页 |
| 1 进一步完善会见权 | 第33-34页 |
| 2 进一步完善阅卷权 | 第34页 |
| 3 进一步完善调查取证权 | 第34页 |
| 4 进一步完善职业豁免权 | 第34-35页 |
| (三) 健全保障律师辩护权的相关制度 | 第35-36页 |
| 1 完善证人出庭制度 | 第35页 |
| 2 进一步完善律师辩护权的救济机制 | 第35-36页 |
| 3 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协会的监督机制 | 第36页 |
| (四) 强化律师队伍建设 | 第36-38页 |
| 1 提高律师职业素质和执业道德水准 | 第36-37页 |
| 2 加强律师的行业自律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