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4页
   ·选题背景第11页
   ·选题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第14-24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7页
     ·信息接受的内涵及定义第14-15页
     ·接受理论研究第15-17页
   ·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概述第17-19页
     ·大学生信息接受过程第17页
     ·当代大学生信息接受特点第17-18页
     ·大学生信息接受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综述第19-24页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研究第19-21页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存在的问题研究第21-24页
第三章 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24-30页
   ·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对比分析第24-26页
     ·“80”之前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特点第24-25页
     ·“80”之后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特点第25-26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问题第26-27页
   ·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的分类确定第27-30页
第四章 模型假设及研究方案第30-34页
   ·模型建构及假设提出第30-31页
   ·研究方案设计第31-34页
     ·研究对象选择第31-32页
     ·问卷设计第32页
     ·问卷的可靠性分析第32-33页
     ·问卷的发放与资料收集第33页
     ·问卷的分析方法第33-34页
第五章 实证研究第34-52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4-37页
     ·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第34-35页
     ·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习惯调查第35-37页
   ·信度效度分析第37-41页
     ·信度分析第37-41页
     ·效度分析第41页
   ·因子分析第41-43页
   ·相关分析第43-47页
   ·回归分析第47-52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对策第52-58页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52-53页
   ·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建议第53-54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策研究第54-57页
     ·高校教师应着力培养对新媒体化信息接受方式的认知度,在理解和接受的层面上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第54-55页
     ·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接受方式在内容和方式上的融合,积极应对新媒体对传统教学的挑战第55页
     ·高校应积极构建新媒体化信息平台,全面监督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三观教育”第55-57页
   ·研究的局限性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有效互动机制研究
下一篇:改变与被改变--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分析及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