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 第12-13页 |
·社会互动理论 | 第13-14页 |
·师生互动机制 | 第14-15页 |
·理论社团的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 第18-19页 |
·大学生理论社团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理论社团的互动现状 | 第22-32页 |
·互动的概况 | 第22-29页 |
·互动的方式 | 第22-23页 |
·互动的类型 | 第23-24页 |
·互动的关系 | 第24-25页 |
·互动的维度 | 第25-26页 |
·互动的效果 | 第26-29页 |
·互动的阶段 | 第29-32页 |
·理论社团初创期——探索型互动 | 第30-31页 |
·理论社团发展期——磨合型互动 | 第31页 |
·理论社团成熟期——成熟型互动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互动的机制和影响良性互动机制的因素 | 第32-40页 |
·互动的机制 | 第32-34页 |
·由外向内的动力机制 | 第32-33页 |
·由内而外的运行机制 | 第33-34页 |
·不断完善健全的调控机制 | 第34页 |
·影响良性互动的因素 | 第34-40页 |
·教师因素 | 第35-36页 |
·学生因素 | 第36-38页 |
·环境因素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提高互动机制有效性的建议 | 第40-49页 |
·营造高效互动的氛围 | 第40-41页 |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 | 第40-41页 |
·形成合力 | 第41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 第41-45页 |
·教师紧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主题进行师生互动 | 第42页 |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精心设计社团活动内容 | 第42-43页 |
·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搭建因材施教的平台 | 第43页 |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 | 第43-44页 |
·创造活跃、开放的活动气息 | 第44-45页 |
·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45-46页 |
·积极参与自主理论学习 | 第45页 |
·注重个人全面发展 | 第45-46页 |
·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 | 第46页 |
·客观条件的保障 | 第46-49页 |
·加大对理论社团的投入 | 第46-47页 |
·注重社团组织制度的建设 | 第47页 |
·为学生与教师沟通提供良好的环境 | 第47-48页 |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