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反思
| 目录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页 |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2章 何谓食品安全问题 | 第14-20页 |
| ·食品安全的内涵 | 第14-16页 |
| ·食品的定义 | 第14页 |
| ·食品安全的历史及含义 | 第14-15页 |
| ·食品安全概念的伦理学界定 | 第15-16页 |
|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 | 第16-20页 |
| ·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及安全现状 | 第16-18页 |
| ·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分析 | 第18-20页 |
| 第3章 食品安全问题何以存在 | 第20-29页 |
| ·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 第20-22页 |
| ·功利思想盛行 | 第20-21页 |
| ·企业诚信缺失 | 第21-22页 |
| ·人道精神缺乏 | 第22页 |
| ·政府监管部门行政伦理的失范 | 第22-25页 |
| ·人本理念不足 | 第22-23页 |
| ·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23-24页 |
| ·执法监管不力 | 第24-25页 |
| ·消费者消费价值观念的扭曲 | 第25-26页 |
| ·消费信息的不对称性 | 第25页 |
| ·消费主义观念的盛行 | 第25-26页 |
| ·科技成果运用的道德背离 | 第26-27页 |
| ·科技成果的滥用 | 第26页 |
| ·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危害 | 第26-27页 |
| ·新闻传媒的利益与社会的责任失衡 | 第27-29页 |
| ·利益的过度追求 | 第27-28页 |
| ·传播的失真 | 第28-29页 |
| 第4章 食品安全的道德哲学证成 | 第29-35页 |
| ·食品安全的生命权基础 | 第29-30页 |
| ·食品安全的健康权保障 | 第30-31页 |
| ·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审视 | 第31-32页 |
| ·食品安全的环境权关联 | 第32-33页 |
| ·食品安全的内在道德性 | 第33-35页 |
| 第5章 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路径 | 第35-41页 |
| ·构建正确的企业伦理价值观念 | 第35-36页 |
| ·义利统一的价值观 | 第35页 |
| ·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 第35-36页 |
| ·和谐有序的发展观 | 第36页 |
| ·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 | 第36-38页 |
| ·完善科学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 | 第36页 |
| ·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 第36页 |
| ·建立规范协调的信息发布体系 | 第36-37页 |
| ·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 第37-38页 |
|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价值取向 | 第38页 |
| ·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 | 第38页 |
| ·以服务民生为根本 | 第38页 |
| ·强化新闻媒体与网络舆情伦理导向 | 第38-39页 |
| ·强化新闻媒体的伦理责任 | 第38-39页 |
| ·重视网络舆情的伦理引导 | 第39页 |
| ·树立正确的社会伦理道德风尚 | 第39-41页 |
| ·加强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伦理教育 | 第39-40页 |
| ·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企业伦理教育 | 第40页 |
| ·加强对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消费伦理教育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