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4页
导论第14-34页
 一、选题的缘由第14-18页
  (一) 顺应“三化”时代背景的需要第14-16页
  (二) 适应大学生管理变革的需要第16-18页
 二、相关研究和评述第18-28页
  (一) 关于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第20-23页
  (二) 关于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第23-25页
  (三) 关于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研究第25-27页
  (四) 简要评述第27-28页
 三、本研究的问题域第28-30页
 四、研究逻辑思路及研究方法第30-33页
  (一) 研究的逻辑思路第30-32页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32-33页
 五、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33-34页
  (一) 理论价值第33页
  (二) 实践意义第33-34页
第一章 伦理意蕴: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理性阐释第34-54页
 一、大学生管理伦理相关概念阐释第35-41页
  (一) 大学生管理第35-38页
  (二) 伦理第38-40页
  (三) 管理伦理第40-41页
 二、大学生管理伦理的内涵及特征第41-46页
  (一) 大学生管理伦理的内涵第41-44页
  (二) 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特征第44-46页
 三、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意蕴与样态第46-54页
  (一) “情理”充足: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人文意蕴第46-48页
  (二) “治理”到位: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科学意蕴第48-51页
  (三) “情理”兼“治理”: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意蕴第51-52页
  (四) 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应然样态第52-54页
第二章 伦理价值: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意义识读第54-70页
 一、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管理意义第55-60页
  (一) 利于大学生管理人文的培育第55-57页
  (二) 利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第57-58页
  (三) 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维系第58-60页
 二、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教育意义第60-65页
  (一) 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运行第60-62页
  (二) 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推行第62-63页
  (三) 利于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执行第63-65页
 三、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文化意义第65-70页
  (一) 利于大学生制度文化的构造第65-67页
  (二) 利于大学生行为文化的塑造第67-68页
  (三) 利于大学生精神文化的营造第68-70页
第三章 伦理遮蔽: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现实问题第70-106页
 一、大学生管理伦理遮蔽的现实表现第71-88页
  (一) 伦理目标上,强调工具善而忽视目的善第71-74页
  (二) 伦理主体上,强调师本而忽视学生本位第74-77页
  (三) 伦理运行中,强调归顺性而忽视自主性第77-81页
  (四) 伦理规则上,强调标准化而忽视权变化第81-85页
  (五) 伦理环境上,强调塑造而忽视人文营造第85-88页
 二、大学生管理伦理遮蔽的结果表征第88-94页
  (一) 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情理不足”第88-91页
  (二) 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治理不力”第91-94页
 三、大学生管理伦理遮蔽的理性反思第94-106页
  (一) 大学生管理行政化传统的结果第94-96页
  (二) 大学生管理形式化盛行的结果第96-98页
  (三) 大学生管理方式虚拟化的结果第98-100页
  (四) 传统师生伦理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第100-102页
  (五) 市场经济功利化负面因素的影响第102-106页
第四章 伦理回归:“情理”兼“治理”范式的伦理构建第106-132页
 一、“情理”回归:大学生管理伦理构建的内在理路第108-116页
  (一) “情理”回归的理论基础第108-112页
  (二) “情理”回归的现实意义第112-114页
  (三) “情理”回归的总体路向第114-116页
 二、“治理”回归:大学生管理伦理构建的外在理路第116-123页
  (一) “治理”回归的理论基础第116-119页
  (二) “治理”回归的现实意义第119-121页
  (三) “治理”回归的目标指向第121-123页
 三、“情理”兼“治理”回归:大学生管理伦理构建的整合理路第123-132页
  (一) “情理”兼“治理”回归的理论基础第123页
  (二) “情理”兼“治理”回归的现实依据第123-125页
  (三) “情理”兼“治理”回归的重要意义第125-127页
  (四) “情理”兼“治理”回归的总体设想第127-132页
第五章 伦理建设:大学生管理伦理构建的具体作为第132-176页
 一、“情理”兼“治理”范式的管理伦理建设的条件营造第133-140页
  (一) 管理伦理建设的物质条件第133-135页
  (二) 管理伦理建设的情感条件第135-138页
  (三) 管理伦理建设的精神条件第138-140页
 二、“情理”兼“治理”范式的管理伦理建设的机制培育第140-151页
  (一) 管理伦理建设的动力机制第141-144页
  (二) 管理伦理建设的激励机制第144-148页
  (三) 管理伦理建设的评价机制第148-151页
 三、“情理”兼“治理”范式的管理伦理建设的路径选择第151-176页
  (一) 管理伦理建设目标上的文化管理路径第151-156页
  (二) 管理伦理建设方式上的民主协商路径第156-161页
  (三) 管理伦理建设过程中的法治化路径第161-166页
  (四) 管理伦理建设主体上的问责路径第166-171页
  (五) 管理伦理建设环境上的整体优化路径第171-176页
结语第176-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92页
附录第192-198页
致谢第198-20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统计第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布兰顿推理论研究
下一篇:我国西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