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7-27页 |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7-24页 |
·推理论研究对把握布兰顿整个思想具有路标性意义 | 第18-21页 |
·推理论研究对索解布兰顿的实用主义立场具有根基性意义 | 第21-22页 |
·推理论研究对呈现语义理论之歧见具有视角性意义 | 第22-24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可能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2章 布兰顿的思想渊源、研究旨趣及其主要策略选择 | 第27-41页 |
·布兰顿的思想渊源 | 第27-35页 |
·康德批判哲学的规范性影响 | 第27-29页 |
·弗雷格分析哲学的方法论影响 | 第29-31页 |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理论的路向性影响 | 第31-33页 |
·塞拉斯“理由空间”的推理论思想影响 | 第33-35页 |
·研究旨趣及其主要策略选择 | 第35-41页 |
·理性主义 | 第35-37页 |
·实用主义 | 第37-38页 |
·表达主义 | 第38-41页 |
第3章 推理论的语义基础:推理语义学 | 第41-55页 |
·推理语义学的形成路径:意义来自推理 | 第41-44页 |
·推理语义学的推理选择:实质推理 | 第44-50页 |
·从形式推理到实质推理 | 第44-46页 |
·从推理的形式有效性到推理的实质恰当性 | 第46-48页 |
·表达之理性与平衡 | 第48-50页 |
·广义推理语义学:非推理环境与后果 | 第50-55页 |
·达米特模式 | 第51-52页 |
·概念应用的非推理环境与后果 | 第52-55页 |
第4章 推理论的语用根基:规范语用学 | 第55-75页 |
·规范语用学思想的缘起 | 第55-58页 |
·规范语用学的理论建构 | 第58-70页 |
·规范语用学的出发点:隐性之规范 | 第58-63页 |
·规范语用学的核心:规范地位和规范态度 | 第63-68页 |
·规范语用学的目标:客观性和概念规范的社会建构 | 第68-70页 |
·规范语用学对推理语义学的奠基作用 | 第70-71页 |
·规范语用学的哲学意蕴 | 第71-75页 |
第5章 推理论的整体论 | 第75-91页 |
·推理论的整体论取向 | 第75-78页 |
·推理论整体论取向的完善之径 | 第78-81页 |
·对推理论及其整体论的诘难 | 第81-89页 |
·关于“组合性” | 第81-86页 |
·关于“交流的可能性” | 第86-89页 |
·推理论整体论取向的意义和限度 | 第89-91页 |
第6章 推理论的认识论 | 第91-109页 |
·知识的三元定义及其盖梯尔反例 | 第91-93页 |
·知识论的主要理论及其难题 | 第93-97页 |
·内在主义及其难题 | 第94-95页 |
·外在主义及其难题 | 第95-97页 |
·知识确证的一条中间进路 | 第97-109页 |
·可靠主义的洞见与盲区 | 第98-102页 |
·知识确证的一条中间进路 | 第102-103页 |
·知识确证之中间进路的哲学意蕴 | 第103-109页 |
第7章 推理论的本体论 | 第109-119页 |
·概念表征维度说明的必要性 | 第109-110页 |
·概念表征维度的说明 | 第110-116页 |
·次语句表达式的表征维度说明 | 第111-112页 |
·命题的表征维度说明 | 第112-116页 |
·概念表征维度说明的哲学意蕴 | 第116-119页 |
第8章 布兰顿推理论的哲学意蕴及其局限 | 第119-129页 |
·布兰顿推理论的哲学意蕴 | 第119-122页 |
·布兰顿推理论的理论缺憾 | 第122-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5页 |
后记 | 第135-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