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产葡萄糖异构酶的发酵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纤维素转化糖平台 | 第13-15页 |
| ·纤维素转化糖平台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木质纤维素的来源 | 第14-15页 |
| ·糖平台利用现状 | 第15页 |
| ·葡萄糖异构酶的简介 | 第15-21页 |
| ·葡萄糖异构酶的性质 | 第16-18页 |
| ·热稳定性 | 第17页 |
| ·底物专一性 | 第17页 |
| ·最适温度和 pH | 第17页 |
| ·二价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17-18页 |
| ·葡萄糖异构酶的应用 | 第18-21页 |
| ·葡萄糖异构酶在高果糖浆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葡萄糖异构酶在生物燃料乙醇制备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葡萄糖异构酶的来源 | 第19-21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黑曲霉产葡萄糖异构酶培养条件优化 | 第22-44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菌种 | 第22页 |
|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酶活测量方法 | 第23-24页 |
| ·生物量测定方法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43页 |
| ·黑曲霉产葡萄糖异构酶培养条件 | 第24-28页 |
| ·回归拟合分析 | 第25-26页 |
| ·最佳子集回归 | 第26-27页 |
| ·酶活残差分析 | 第27-28页 |
| ·黑曲霉产酶培养基优化 | 第28-36页 |
| ·Plackett-Burman 设计 | 第28-31页 |
| ·最陡爬坡试验 | 第31-32页 |
| ·培养基成分响应面优化 | 第32-36页 |
| ·5L 发酵罐的放大试验 | 第36-38页 |
| ·黑曲霉动力学模型 | 第38-43页 |
| ·黑曲霉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38-39页 |
| ·葡萄糖异构酶合成动力学模型 | 第39-40页 |
| ·糖消耗动力学模型 | 第40-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黑曲霉利用纤维素水解液产酶研究 | 第44-5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 ·菌种 | 第44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44-45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 ·酶活测量方法 | 第46页 |
| ·生物量测定方法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 ·黑曲霉综合利用葡萄糖和木糖发酵产酶 | 第46-47页 |
| ·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进行发酵产酶 | 第47-49页 |
| ·同步糖化发酵试验 | 第49-51页 |
| ·不同纤维素原料水解液发酵效果的比较 | 第51-52页 |
| ·5L 反应器黑曲霉利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试验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葡萄糖异构酶的固定化 | 第56-6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 ·酶源 | 第56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56-57页 |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0页 |
| ·热处理胞内酶活得率 | 第58页 |
| ·保护剂对胞内酶保留率影响 | 第58-59页 |
| ·戊二醛交联固定化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问题与建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