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四)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1-12页 |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2-16页 |
(一) 亚里士多德的权力制约思想 | 第12-13页 |
(二) 洛克的“二权分立”学说 | 第13页 |
(三)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 第13-14页 |
(四) 卢梭“人民主权”说 | 第14-16页 |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制约监督思想 | 第16-26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创立 | 第16-19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对“三权分立”学说的扬弃 | 第16-17页 |
2. 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 | 第17-19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权力监督制约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1. “社会公仆”思想 | 第19-20页 |
2. 党内监督思想 | 第20-21页 |
(三) 列宁对马恩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 第21-26页 |
1. 重视党的建设,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 第22-24页 |
2. 重视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权力 | 第24页 |
3. 重视发动人民,以群众的力量监督权力 | 第24-25页 |
4. 重视机构建设,以权力约束权力 | 第25-26页 |
三、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26-44页 |
(一) 创新与健全我国执政党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 第26-27页 |
(二) 创新与健全我国执政党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任重道远 | 第27-28页 |
(三) 监督主体要多元化 | 第28-36页 |
(四) 制约监督手段要多样化 | 第36-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