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既往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一、旅游 | 第11页 |
二、旅游文化 | 第11-12页 |
三、释游 | 第12页 |
第三节 资料的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北朝佛教发展的概况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北朝佛教释游对旅游主体的影响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北朝佛教释游的概述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魏世诸王的释游行为 | 第15-17页 |
第三节 中外僧侣的释游行为 | 第17-21页 |
一、我国僧人之西行 | 第17-19页 |
二、西域僧人之东来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北朝佛教释游对旅游客体的影响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北朝佛教释游影响下的寺庙文化——以洛城为例 | 第21-23页 |
一、伽蓝众多,遍布都城 | 第21-22页 |
二、清幽之处,舍宅为寺 | 第22-23页 |
三、辐射嵩山,盛衰相依 | 第23页 |
第二节 北朝佛教释游影响下的石窟造像运动 | 第23-30页 |
一、北朝石窟的概况 | 第24页 |
二、凉州地区石窟 | 第24-26页 |
三、昙曜与云冈石窟 | 第26-28页 |
四、孝文与龙门石窟 | 第28-29页 |
五、僧稠与邺都石窟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北朝佛教释游对旅游中介的影响 | 第30-38页 |
第一节 丝绸之路与释游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佛寺功能的挪移及对传统的改造 | 第33-36页 |
一、高僧大德云游挂单 | 第34页 |
二、隐士政治避难于佛寺 | 第34-35页 |
三、居士潜心佛道而设逆旅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佛寺饮食文化现象的突显 | 第36-3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8-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 第39-46页 |
一、基本古籍 | 第39-41页 |
二、现当代论著 | 第41-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