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4254NW294C牵引车车架疲劳分析及结构优化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选题背景和课题来源 | 第7页 |
| ·车架有限元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9页 |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有限单元法 | 第11-14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11页 |
| ·有限单元法的解题步骤 | 第11-13页 |
| ·离散化 | 第11-12页 |
| ·单元分析 | 第12页 |
| ·整体分析 | 第12-13页 |
| ·计算求解 | 第13页 |
| ·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软件功能简介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及静强度分析 | 第14-43页 |
| ·牵引车简介 | 第14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和分析 | 第14-16页 |
| ·有限元模型数据准备 | 第16-18页 |
| ·模态分析概述 | 第18页 |
|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8-22页 |
| ·模态分析的定义及其应用 | 第18-19页 |
| ·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法 | 第19-21页 |
| ·RADIOSS的模态提取方法 | 第21-22页 |
| ·车架模态分析步骤 | 第22-23页 |
| ·模型建立 | 第22页 |
| ·加载与求解 | 第22-23页 |
| ·扩展模态 | 第23页 |
| ·观察结果 | 第23页 |
|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 ·静强度分析 | 第26-43页 |
| ·车架垂直静态受力工况 | 第26-28页 |
| ·转向轴侧向态受力工况 | 第28-31页 |
| ·前轴扭转静态工况 | 第31-33页 |
| ·侧向制动工况 | 第33-35页 |
| ·平滑制动工况 | 第35-37页 |
| ·附加质量动载荷工况 | 第37-43页 |
| 第四章 牵引车车架疲劳强度分析 | 第43-59页 |
| ·疲劳分析方法 | 第43页 |
| ·S-N曲线 | 第43-44页 |
| ·破坏模型 | 第44页 |
| ·循环计算 | 第44-45页 |
| ·等效应力 | 第45页 |
| ·平均应力的影响 | 第45页 |
| ·表面条件 | 第45-46页 |
| ·材料疲劳参数 | 第46页 |
| ·载荷边界条件 | 第46-59页 |
| ·车架垂直静态受力工况 | 第48-49页 |
| ·转向轴侧向静态受力工况 | 第49-52页 |
| ·前轴扭转静态工况 | 第52-53页 |
| ·侧向制动工况 | 第53-55页 |
| ·平滑制动工况 | 第55-56页 |
| ·附加质量动载荷工况 | 第56-59页 |
| 第五章 结构优化和设计改进 | 第59-71页 |
| ·优化分析方法 | 第59-61页 |
| ·拓扑优化 | 第59-60页 |
| ·形状优化 | 第60-61页 |
| ·车架实际断裂部位分析和解决方案 | 第61-69页 |
| ·Part1延长尺寸分析 | 第62-67页 |
| ·纵梁添加内板PartA分析 | 第67-68页 |
| ·Part1自由形状优化 | 第68页 |
| ·Part2自由形状优化 | 第68-69页 |
| ·优化后模型验算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总结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