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产业”发展 | 第11页 |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产业集聚现象的出现伴随着经济增长区域化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界定 | 第19-20页 |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 第19页 |
·产业集聚的界定 | 第19-20页 |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界定 | 第20页 |
·高技术产业聚集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传统区位理论对产业集聚的研究 | 第20-21页 |
·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产业集聚的研究 | 第21页 |
·社会经济网络理论对产业集聚的研究 | 第21-22页 |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 第22-24页 |
·马歇尔的产业区位理论 | 第22页 |
·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理论 | 第22页 |
·极化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现状 | 第24-34页 |
·武汉城市圈概要 | 第24-26页 |
·武汉城市圈的提出 | 第24页 |
·地理范围 | 第24-25页 |
·发展目标 | 第25-26页 |
·产业基础 | 第26页 |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26-30页 |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第27-29页 |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突出表现 | 第29-30页 |
·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概况 | 第30-34页 |
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及其分析 | 第34-40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行业集中度 | 第34页 |
·区位商 | 第34-35页 |
·空间集聚指数 | 第35-36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6-38页 |
·行业集中度的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区位商的数据处理 | 第37页 |
·空间集聚指数的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空间集中度的结果分析 | 第38页 |
·区位商的结果分析 | 第38页 |
·EG 指数的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40-45页 |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 第40页 |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40-45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模型假定 | 第41-42页 |
·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42-45页 |
第六章 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 | 第45-49页 |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经济增长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关系 | 第45-46页 |
·方法选取的原因 | 第45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介绍 | 第45-46页 |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关系实证分析 | 第47-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49-50页 |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研究不足 | 第50页 |
·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和技术扩散,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 | 第50页 |
·加强高技术产业创新,推动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 | 第50-51页 |
·加快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发展 | 第51页 |
·健全产业组织政策,优化高技术产业组织,促进产业组织创新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表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