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红球菌H-412油水两相体系脱硫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7-25页
   ·石油中的硫元素第7-9页
     ·石油中的硫元素第7页
     ·石油脱硫的必要性第7-9页
   ·石油脱硫技术第9-12页
     ·传统脱硫方法第9页
     ·深度脱硫技术第9-11页
     ·生物脱硫第11-12页
   ·微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专一性脱硫微生物第12-13页
     ·微生物脱硫的机理研究第13-15页
     ·微生物脱硫工艺和反应器的研究第15-16页
   ·微生物脱硫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第16-23页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研究第16-20页
     ·生物脱硫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进展第20-23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红球菌 H-412 脱硫实验第25-3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31页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实验培养基第26-27页
     ·实验菌体制备第27页
     ·菌体浓度检测方法第27-28页
     ·DBT 和 2-HBP 浓度检测第28-30页
     ·红球菌 H-412 在油水两相体系中的脱硫实验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6页
     ·生长细胞与休止细胞脱硫对比第31-32页
     ·不同 DBT 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初始菌体浓度的影响第33页
     ·不同油相体积比例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油相体积分率下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及产物生成曲线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红球菌 H-412 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第38-47页
   ·红球菌 H-412 动力学模型选择第38-40页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第38-39页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第39页
     ·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第39-40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红球菌 H-412 油水两相体系脱硫动力学模型第47-59页
   ·模型建立第47-51页
     ·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第47页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第47-48页
     ·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第48页
     ·油水两相体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8-51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8页
     ·模型计算结果第51-56页
     ·模型参数第56-57页
     ·红球菌 H-412 脱硫反应动力学中的产物抑制作用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缩聚两步法制备煤沥青基纺丝沥青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煤炭无焦油炭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