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3页 |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 第9-11页 |
·能源利用现状 | 第9-10页 |
·环境保护问题 | 第10-11页 |
·煤制氢技术简介 | 第11-14页 |
·煤制氢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传统煤制氢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新型煤换氢技术原理 | 第13-14页 |
·新型煤换氢技术优点 | 第14页 |
·煤炭化技术 | 第14-25页 |
·煤的介绍 | 第15-19页 |
·煤的生成 | 第15页 |
·煤的分子结构 | 第15-16页 |
·煤的工业分析 | 第16-17页 |
·中国煤炭分类 | 第17-19页 |
·几种典型煤的性质及用途 | 第19页 |
·煤炭化工艺 | 第19-21页 |
·煤干馏原理 | 第19-20页 |
·煤炭化产物分析 | 第20-21页 |
·煤焦油 | 第21-25页 |
·煤焦油的产生 | 第21页 |
·煤焦油的性质 | 第21-22页 |
·煤焦油的危害 | 第22页 |
·煤焦油的处理 | 第22-23页 |
·焦油裂解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焦油裂解催化剂 | 第25-32页 |
·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 | 第25-30页 |
·白云石 | 第25-26页 |
·橄榄石 | 第26-27页 |
·黏土矿石 | 第27页 |
·铁矿石 | 第27-28页 |
·木炭 | 第28页 |
·碱金属化合物催化剂 | 第28-29页 |
·镍基催化剂 | 第29-30页 |
·Rh/CeO_2/SiO2 复合催化剂 | 第30页 |
·煤焦油裂解催化剂 | 第30-32页 |
·氧化钙 | 第30-31页 |
·LZ-Y82 催化剂 | 第31页 |
·Ni-3 催化剂 | 第31-32页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原理与实验 | 第33-40页 |
·实验原理部分 | 第33-36页 |
·煤炭化实验装置与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煤炭化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煤炭化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与使用 | 第35-36页 |
·气相色谱工作原理 | 第35页 |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热重分析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实验所用试剂 | 第36-37页 |
·实验所用仪器 | 第3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40页 |
·Ni/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页 |
·Ni/CeO_2/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8页 |
·Ni/La_2O_3/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38页 |
·Ni/Ce-ZrO_2/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38-39页 |
·Ni/La_2O_3-MgO/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煤炭化实验 | 第40-69页 |
·不同种类煤的分析 | 第40-43页 |
·不同种类煤的工业分析 | 第40-41页 |
·不同种类煤的热重分析 | 第41-43页 |
·煤炭化煤气分析 | 第43-45页 |
·质谱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色谱定量分析 | 第44-45页 |
·横炉褐煤炭化实验 | 第45-60页 |
·温度对褐煤炭化的影响 | 第45-48页 |
·催化剂加入量对褐煤炭化的影响 | 第48-50页 |
·煤粒径对褐煤炭化的影响 | 第50-52页 |
·升温速率对褐煤炭化的影响 | 第52-55页 |
·不同恒温时间对褐煤炭化的影响 | 第55-57页 |
·不同催化剂对褐煤炭化的影响 | 第57-60页 |
·三段加热式竖式反应炉煤炭化实验 | 第60-68页 |
·焦煤炭化实验 | 第60-65页 |
·不同加热条件焦煤炭化实验 | 第60-62页 |
·不同催化剂催化焦煤炭化实验 | 第62-63页 |
·碳酸钾催化焦煤炭化实验 | 第63-64页 |
·焦煤炭化实验气体产物的变化曲线 | 第64-65页 |
·瘦煤炭化实验 | 第65-68页 |
·温度对瘦煤炭化的影响 | 第65-66页 |
·添加不同催化剂对瘦煤炭化的影响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3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