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喇叭声品质评价与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声品质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声品质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声品质在汽车喇叭中的应用 | 第11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5页 |
2 声品质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5-27页 |
·引言 | 第15页 |
·声品质评价量及数学模型 | 第15-20页 |
·响度模型 | 第15-17页 |
·尖锐度模型 | 第17-18页 |
·粗糙度和波动度模型 | 第18-20页 |
·声品质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0-25页 |
·声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声品质的主观评价方法 | 第21-24页 |
·声品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汽车喇叭声品质的客观评价及分析 | 第27-41页 |
·引言 | 第27页 |
·汽车喇叭测试实验 | 第27-30页 |
·喇叭声信号的采集 | 第27-29页 |
·声样本的预处理 | 第29-30页 |
·样本的客观分析及评价 | 第30-39页 |
·样本的认识 | 第30-31页 |
·国家标准的验证 | 第31-35页 |
·客观参量的计算 | 第35页 |
·客观参量的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样本的客观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汽车喇叭声品质的主观评价及分析 | 第41-59页 |
·引言 | 第41页 |
·主观评价试验设计 | 第41-48页 |
·评价词汇的确定 | 第41-43页 |
·评价人员的构成及培训 | 第43-44页 |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44-46页 |
·评价程序搭建 | 第46-48页 |
·成对比较法试验数据处理 | 第48-53页 |
·试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 第49-51页 |
·试验数据有效性判断 | 第51-52页 |
·试验数据结果 | 第52-53页 |
·语义细分法试验数据处理 | 第53-58页 |
·数值化处理 | 第53-54页 |
·数据有效性 | 第54-55页 |
·试验结果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偏好性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59-73页 |
·引言 | 第59页 |
·主客观参量的相关分析 | 第59-63页 |
·主客观参量单相关分析 | 第59-62页 |
·主客观参量偏相关分析 | 第62-63页 |
·偏好性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63-70页 |
·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63-65页 |
·回归分析的结果 | 第65-68页 |
·回归模型验证 | 第68-70页 |
·样本间的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1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