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族群特性的商用车产品识别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 ·品牌与设计 | 第9-10页 |
| ·产品识别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商用车产品的识别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 第2章 商用车产品识别与产品族群特性 | 第14-33页 |
| ·产品识别理论 | 第14-18页 |
| ·产品识别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 ·产品识别的目的与功能 | 第16页 |
| ·产品识别原理 | 第16-18页 |
| ·产品识别要素 | 第18-22页 |
| ·识别沟通 | 第18-20页 |
| ·视觉特征 | 第20-21页 |
| ·产品意象 | 第21-22页 |
| ·商用车产品识别分析 | 第22-24页 |
| ·以卡车为例的商用车识别分析 | 第22-23页 |
| ·商用车产品识别特殊性 | 第23-24页 |
| ·商用车产品族群的纵向亲缘性与横向同质性 | 第24-33页 |
| ·产品族群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 ·商用车产品族群分析 | 第25-27页 |
| ·纵向亲缘性及亲缘要素 | 第27-28页 |
| ·横向同质性及同质要素 | 第28-30页 |
| ·两者关系分析 | 第30-33页 |
| 第3章 基于产品族群特性的产品识别设计 | 第33-54页 |
| ·识别设计方法介绍 | 第33-34页 |
| ·商用车亲缘要素提取 | 第34-37页 |
| ·确定纵向提取要素 | 第34-35页 |
| ·提取亲缘要素 | 第35-37页 |
| ·商用车同质要素提取 | 第37-40页 |
| ·确定横向提取要素 | 第37-38页 |
| ·提取同质要素 | 第38-40页 |
| ·商用车亲缘要素分析与评估 | 第40-44页 |
| ·视觉特征与识别强度的关系 | 第40-41页 |
| ·亲缘要素识别强度分析 | 第41-42页 |
| ·确定关键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 第42-43页 |
| ·特征线捆绑 | 第43-44页 |
| ·商用车同质要素分析与评估 | 第44-46页 |
| ·横向视觉特征权重分析 | 第44页 |
| ·产品意象与横向视觉特征的关系 | 第44-45页 |
| ·品牌意象生成 | 第45-46页 |
| ·基于品牌与识别策略的创新模式 | 第46-54页 |
| ·品牌成长阶段与要素选择 | 第46-47页 |
| ·识别策略—产品的延续与创新 | 第47-49页 |
| ·基于品牌与识别策略的设计创新 | 第49-54页 |
| 第4章 中国重汽轻型卡车识别设计 | 第54-63页 |
| ·中国重汽品牌产品族群分析 | 第54-55页 |
| ·产品族群识别要素提取 | 第55-57页 |
| ·亲缘要素提取 | 第55页 |
| ·同质要素提取 | 第55-57页 |
| ·识别要素分析与评估 | 第57-59页 |
| ·亲缘要素分析与评估 | 第57-58页 |
| ·同质要素分析与评估 | 第58-59页 |
| ·识别要素选择与设计应用 | 第59-63页 |
| ·视觉特征线的设计运用 | 第59-61页 |
| ·视觉特征面的设计运用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