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第13-14页 |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14-15页 |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泗水加快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生态产业研究趋势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2 县域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 | 第23-30页 |
·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生态产业的涵义 | 第23页 |
·生态产业的特征 | 第23-24页 |
·县域生态产业体系的内涵 | 第24页 |
·县域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 第24页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24-25页 |
·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25页 |
·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 第25页 |
·整体协调的原则 | 第25页 |
·县域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生态农业 | 第25-26页 |
·生态工业 | 第26页 |
·生态服务业 | 第26页 |
·生态产业体系管理机制 | 第26-27页 |
·县域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7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7-2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清洁生产理论 | 第29-30页 |
3 泗水县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条件分析 | 第30-39页 |
·泗水县产业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农业发展现状 | 第30-31页 |
·工业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优势条件 | 第33-36页 |
·区位优势明显 | 第33页 |
·资源较为丰富 | 第33-34页 |
·生态环境优良 | 第34-35页 |
·产业体系健全 | 第35-36页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共识 | 第36页 |
·制约因素 | 第36-39页 |
·财力不足 | 第36-37页 |
·工业基础薄弱 | 第37页 |
·科技水平低 | 第37-38页 |
·人才缺乏 | 第38页 |
·自然灾害多 | 第38-39页 |
4 泗水县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道路选择 | 第39-55页 |
·生态农业建设 | 第39-44页 |
·生态农业的内涵 | 第39页 |
·泗水县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与总体目标 | 第39-40页 |
·泗水县生态农业建设措施 | 第40-44页 |
·生态工业建设 | 第44-49页 |
·生态工业的内涵 | 第44-45页 |
·生态工业建设的原则 | 第45-46页 |
·泗水县生态工业发展方向 | 第46页 |
·泗水县生态工业建设措施 | 第46-49页 |
·生态旅游业建设 | 第49-55页 |
·生态旅游的内涵 | 第49页 |
·泗水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设想 | 第49-51页 |
·泗水县生态旅游业建设措施 | 第51-55页 |
5 泗水县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的保障体系和对策建议 | 第55-60页 |
·保障体系 | 第55-58页 |
·政策法规保障 | 第55页 |
·组织机构保障 | 第55-56页 |
·资金保障 | 第56-57页 |
·科技保障 | 第57页 |
·人才保障 | 第57-58页 |
·对策建议 | 第58-60页 |
·加强教育宣传 | 第58页 |
·整合部门职能 | 第58-59页 |
·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 第59页 |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