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孔子仁学思想之于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选题目的第9页
     ·选题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3页
     ·研究思路第11页
     ·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二章 孔子“仁学”思想的解读第13-20页
   ·孔子“仁”的内涵第13-14页
     ·仁者爱亲第13页
     ·仁者爱人第13-14页
     ·仁者爱物第14页
     ·忠恕之道第14页
   ·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启示第14-20页
     ·“仁”既是一种人格理想,也是一种社会理想第14-15页
     ·关注个人理想人格的确立第15-16页
     ·关注个人主体性的发挥第16-18页
     ·关注受教育者的理性自觉第18页
     ·关注受教育者个性化特点第18-20页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反思第20-27页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第20-24页
     ·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爱国”观念稍显模糊第20-21页
     ·求新意识较强,“爱人”观念淡薄第21-22页
     ·求知愿望强烈,“爱物”观念复杂第22页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理想人格缺乏第22-23页
     ·思想观念多元,“恕”不足第23-24页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第24-27页
     ·价值定位存在偏差,学生理想人格缺失第24页
     ·手段死板,学生主体性发挥效果欠佳第24-25页
     ·保障薄弱,学生自觉意识差第25-26页
     ·难点依然存在,个性化发展还存有障碍第26-27页
第四章 孔子仁学思想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第27-38页
   ·重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27-29页
     ·走出传统的人才评价误区第27-28页
     ·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28-29页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仁”的思想第29-31页
     ·大学生要树立理想人格第29-30页
     ·大学生如何树立理想人格第30-31页
   ·重视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理性自觉第31-34页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素质第32页
     ·更新观念,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第32-33页
     ·改变方法,引导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第33-34页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第34页
   ·关注大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第34-36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第35页
     ·针对不同大学生,有区别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第35-36页
   ·注重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第36-38页
     ·大力实施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第36页
     ·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3页
个人简历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对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启示
下一篇:态度理论视阈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