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步骤和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步骤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态度理论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15-21页 |
·态度理论 | 第15-19页 |
·态度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地位 | 第15页 |
·态度的定义 | 第15-17页 |
·态度的形成 | 第17页 |
·态度的改变 | 第17-19页 |
·态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19-21页 |
·态度与思想品德的内在联系 | 第19-20页 |
·态度的形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第20页 |
·态度的改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及原因分析 | 第21-30页 |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1-23页 |
·研究生的特点 | 第21-22页 |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2-23页 |
·态度理论视阈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教育者方面的原因 | 第23-24页 |
·受教育者方面的原因 | 第24-25页 |
·教育内容方面的原因 | 第25-26页 |
·教育方式方面的原因 | 第26-27页 |
·教育环境方面的原因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态度理论视阈下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 第30-40页 |
·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魅力型”教育者 | 第30-31页 |
·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质 | 第30页 |
·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 第30-31页 |
·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高其内化程度 | 第31-33页 |
·重视受教育者的特点和主体地位 | 第31-32页 |
·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利益 | 第32-33页 |
·重视教育内容的改进,提升其科学性和开放性 | 第33-34页 |
·提升教育内容的科学性 | 第33-34页 |
·提高教育内容的开放性 | 第34页 |
·重视教育方式的转变,有效运用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 第34-36页 |
·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 第34-35页 |
·提升教育方式的艺术性 | 第35-36页 |
·优化教育环境,实现教育活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 第36-40页 |
·优化社会环境 | 第36-37页 |
·优化校园环境 | 第37-38页 |
·优化家庭环境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