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5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 第18-30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 第18-21页 |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结构 | 第19-20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20-21页 |
·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 | 第21-24页 |
·三边测量法 | 第21-22页 |
·三角测量法 | 第22页 |
·加权质心算法 | 第22-23页 |
·极大似然值估计算法 | 第23-24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间距离测量方法 | 第24-26页 |
·基于TOA的测距方法 | 第24页 |
·基于TDOA的测距方法 | 第24-25页 |
·基于AOA的测距方法 | 第25-26页 |
·基于RSSI的测距方法 | 第26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系统和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26-28页 |
·几种定位和测距方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OMNeT++的WSN 仿真平台构建与验证 | 第30-40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常用仿真软件分析 | 第30-31页 |
·0MNeT++仿真软件简介 | 第31-34页 |
·MNeT++框架 | 第31-33页 |
·NED语言 | 第33-34页 |
·基于OMNeT++的WSN仿真平台构建与验证 | 第34-39页 |
·MCL算法介绍 | 第34-36页 |
·仿真关键步骤 | 第36-38页 |
·网络拓扑初始化 | 第36-37页 |
·编写任务、消息代码函数 | 第37-38页 |
·实验设置 | 第3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DPE-AML 的TDOA 定位算法 | 第40-54页 |
·相关研究 | 第40-41页 |
·TDOA定位原理 | 第41-43页 |
·TDOA定位的几何模型 | 第41-42页 |
·TDOA定位原理 | 第42-43页 |
·基于近似极大似然估计法的TDOA定位算法 | 第43-46页 |
·基于DPE-AML的WSN定位算法 | 第46-49页 |
·算法思路 | 第46-47页 |
·算法步骤 | 第47-49页 |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49-53页 |
·实验设置 | 第49-5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移动节点定位更新策略 | 第54-72页 |
·刚性图理论简介 | 第54-55页 |
·基于刚性图的协作定位理论 | 第55-58页 |
·网络节点定位条件 | 第56页 |
·定位协作体 | 第56-58页 |
·定位协作体(LCB)定位算法 | 第58页 |
·基于LCB-TDOA的定位协作算法 | 第58-60页 |
·节点位置估计更新策略 | 第60-65页 |
·固定时间更新策略 | 第61-62页 |
·速度自适应的更新策略 | 第62页 |
·基于模型预见性的更新策略 | 第62-63页 |
·基于锚节点定位精度的更新策略 | 第63-65页 |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65-70页 |
·仿真实验设置 | 第65-6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固定定位时间间隔下节点定位精度的对比 | 第67页 |
·自适应时间间隔节点定位策略下的节点定位精度对比 | 第67-69页 |
·不同锚节点定位精度阈值下的节点定位精度对比 | 第69页 |
·两种定位时间间隔下的网络通信次数对比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