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低聚糖与白粉病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分子标记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前言 | 第13-2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大豆低聚糖与种子脱水耐性 | 第15-16页 |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学功能 | 第16页 |
·大豆低聚糖的测定 | 第16-18页 |
·大豆低聚糖的定位 | 第18-19页 |
·大豆低聚糖的代谢 | 第19-20页 |
·大豆低聚糖代谢酶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大豆低聚糖的遗传及QTL分子标记研究 | 第23-24页 |
·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大豆抗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其它植物白粉病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26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8-37页 |
·不同类型大豆低聚糖含量差异性分析 | 第28-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8-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大豆低聚糖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QTL定位 | 第31-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5页 |
·大豆抗白粉病的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35-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76页 |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低聚糖含量分析及亲本筛选 | 第37-46页 |
·大豆低聚糖测定 | 第37-39页 |
·大豆低聚糖含量次数分布分析 | 第39-40页 |
·大豆低聚糖糖分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大豆低聚糖糖分聚类分析 | 第41-44页 |
·大豆低聚糖糖分各类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大豆低聚糖组分QTL定位的亲本筛选 | 第45-46页 |
·大豆低聚糖QTL定位研究 | 第46-71页 |
·父母本及F_2群体的目标性状测定 | 第46-51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51-57页 |
·目标性状的QTL定位 | 第57-60页 |
·葡萄糖含量的QTL定位 | 第60-62页 |
·果糖的QTL定位 | 第62-64页 |
·蔗糖的QTL定位 | 第64-65页 |
·棉子糖的QTL定位 | 第65-67页 |
·水苏糖的QTL定位 | 第67-68页 |
·总糖的QTL定位 | 第68-70页 |
·低聚糖组分相关QTL定位结果综合分析 | 第70-71页 |
·抗大豆白粉病基因的定位 | 第71-76页 |
·抗白粉病遗传鉴定 | 第71-73页 |
·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73-76页 |
4 讨论 | 第76-82页 |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系)大豆低聚糖含量分析 | 第76页 |
·大豆低聚糖组分QTL定位 | 第76-78页 |
·抗大豆白粉病基因的定位 | 第78-81页 |
·大豆低聚糖与白粉病抗病性相关分析 | 第81-82页 |
5 结论 | 第82-83页 |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低聚糖含量分析与亲本筛选 | 第82页 |
·大豆低聚糖组分的QTL定位 | 第82页 |
·抗大豆白粉病的基因定位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7页 |
附录 | 第97-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