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研究--以政治沟通理论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第10-11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一) 关于政府回应问题的研究第11-13页
   1. 国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2. 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二) 关于网络民意问题的研究第13-15页
   1. 国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2. 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三) 关于政府回应网络民意问题的研究第15-16页
 三、 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政治沟通理论与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概述第18-31页
 一、 政治沟通理论概述第18-22页
  (一) 政治沟通理论的含义第18-19页
  (二) 政治沟通的要素第19-20页
  (三) 政治沟通的过程第20-22页
 二、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概述第22-31页
  (一)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的含义第22-23页
   1. 政府回应的内涵第22-23页
   2. 网络民意的内涵第23页
   3.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的内涵第23页
  (二) 政治沟通理论视野下的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第23-24页
  (三) 政治沟通理论视野下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的运行要素分析第24-26页
   1. 运行主体——政府、网民第24-25页
   2. 运行客体——网络民意第25-26页
   3. 运行方式——网络第26页
  (四) 政治沟通理论视野下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的运行过程第26-31页
   1. 政府对网络民意的获取与筛选第26-27页
   2. 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处理第27-28页
   3. 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第28-29页
   4.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后的反馈第29页
   5.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过程的监督第29-31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构建及运行的现状第31-35页
 一、 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构建的必要性第31-33页
  (一) 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政治体制作出相应调整第31页
  (二) 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第31-32页
  (三)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第32页
  (四) 政府“善治”的本质体现第32-33页
 二、 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构建及运行取得的成绩第33-35页
  (一) 各级政府先后建立起与网民的沟通机制第33页
  (二) 网民表达热情持续高涨第33-34页
  (三)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能力不断提升第34页
  (四)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经验不断累积第34-35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第35-44页
 一、 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存在的缺陷第35-40页
  (一) 运行要素方面存在的不足第35-38页
   1. 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第35页
   2. 网络民意表达质量总体不高第35-36页
   3.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随意性强第36-38页
  (二) 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第38-40页
   1. 政府网络民意收集渠道过少且过于形式化第38页
   2. 政府处理网络民意透明度不够第38-39页
   3.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公正性不强第39-40页
   4.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效率不高第40页
 二、 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存在缺陷的原因第40-44页
  (一) 网民公民意识淡薄第40-41页
  (二) 政府对网络民意存在认知偏差第41页
  (三) 政府对网络民意不够重视第41-42页
  (四)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制度及机制欠缺第42-44页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机制的完善第44-50页
 一、 在运行要素方面:引导网络民意表达,转变政府回应态度第44-46页
  (一) 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健康发展第44-45页
   1. 加强网络立法第44页
   2. 强化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第44-45页
  (二) 疏通和拓展网络民意的表达渠道第45-46页
  (三) 转变政府官员的行政理念第46页
 二、 在运行过程中:规范回应程序,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第46-50页
  (一) 建立网络民意收集与过滤机制第46页
  (二) 建立健全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信息公开机制第46-47页
  (三) 建立健全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第47-48页
  (四) 建立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反馈与评估机制第48页
  (五) 健全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监督机制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虹桥商务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协调机制研究
下一篇:电子政务应用对提升地方政府服务品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