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开展小学志愿服务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 第11页 |
·开展小学志愿服务教育有利于促进志愿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对志愿服务理论的实践和补充 | 第11-12页 |
·开展志愿服务教育是深化“两纲”教育,促进德育创新,提升德育水平的需要 | 第12页 |
·开展志愿服务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行动研究法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论文的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志愿服务 | 第16-17页 |
·志愿服务意识 | 第17页 |
·小学高年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 | 第17-18页 |
·国外志愿服务教育的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日本 | 第18-19页 |
·加拿大 | 第19页 |
·美国 | 第19-20页 |
·国外研究的启示 | 第20-22页 |
·政府扶持,确保经费,加强监管 | 第20-21页 |
·学校志愿服务教育的激励评价机制相对完善 | 第21页 |
·注重学校志愿服务教育的系统性和延续性 | 第21页 |
·采取灵活有效的志愿服务教育教学形式 | 第21-22页 |
·将志愿服务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 第22页 |
·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合作 | 第22页 |
·国内志愿服务教育的研究状况 | 第22-25页 |
·中国香港 | 第22-23页 |
·中国大陆 | 第23-25页 |
·国内外小学阶段志愿服务教育的比较 | 第25-26页 |
·发展阶段 | 第25页 |
·制度建设和组织保障 | 第25页 |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育形式 | 第25-26页 |
·师资培训 | 第26页 |
·国际交流 | 第26页 |
·国内小学阶段学校志愿服务教育缺乏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志愿服务立法刚起步,机制尚不完善 | 第26页 |
·志愿服务氛围不浓,培训相对滞后 | 第26-27页 |
·从事志愿服务教育的师资缺乏 | 第27页 |
·志愿服务教育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困难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8-33页 |
·行动研究的特点 | 第28页 |
·行动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研究的具体设计 | 第29-33页 |
·总体计划 | 第29-30页 |
·具体步骤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行动及其结果分析 | 第33-56页 |
·行动研究前期准备 | 第33-36页 |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调查 | 第33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成立“红领巾志愿服务队” | 第35-36页 |
·三个行动循环 | 第36-56页 |
·第一个行动循环 | 第36-41页 |
·第二个行动循环 | 第41-48页 |
·第三个行动循环 | 第48-56页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第56-61页 |
·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行动研究的总结 | 第56-57页 |
·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作了有益的尝试 | 第56页 |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 第56页 |
·开拓了学校德育的途径 | 第56-57页 |
·行动研究运用于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是可行的、有效的 | 第57页 |
·对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建议 | 第57-60页 |
·小学应重视志愿服务教育 | 第57-59页 |
·家庭在志愿服务教育中应承担重要责任 | 第59页 |
·教育部门应建立较为完整、系统的志愿服务教育体系 | 第59-60页 |
·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行动研究的再认识 | 第60-61页 |
·志愿服务教育可以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 第60页 |
·缺乏系统的教材给小学志愿服务教育的推进带来很大难度 | 第60页 |
·可以尝试利用媒体优势,拓宽志愿服务教育渠道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