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

助人行为及其培养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一、 选题来源第10-12页
  (一) 面对乞丐帮,到底助了谁第10-11页
  (二) 英雄好人,能否尽量减少牺牲第11页
  (三) 当好助人者,是否也要当好受助者第11-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22页
  (一) 助人行为概念研究第13-15页
  (二) 助人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第15-19页
  (三) 助人行为培养方法和内容研究第19页
  (四)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9-22页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一) 研究目的第22页
  (二) 研究意义第22-23页
 四、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3-24页
  (一) 研究方法第23页
  (二)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助人行为的分类第24-39页
 一、 助人行为的概念界定第24-31页
  (一) 人性与助人行为第24-26页
  (二) 伦理行为与助人行为第26-28页
  (三) 助人行为概念界定第28-31页
 二、 助人行为的分类第31-39页
  (一) 助人行为分类维度第31-32页
  (二) 助人行为的四种分类第32-35页
  (三) 四种助人行为关系第35-39页
第三章 助人行为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39-49页
 一、 助人行为过程分析第39-44页
  (一) 助人行为情境理解第40-41页
  (二) 助人行为判断抉择第41-42页
  (三) 助人行为发起实施第42页
  (四) 助人行为结果反馈第42-43页
  (五) 助人行为间接学习第43-44页
 二、 助人行为影响因素第44-49页
  (一) 道德智慧第44-46页
  (二) 道德情感第46-47页
  (三) 道德意志第47页
  (四) 其他道德影响因素第47-49页
第四章 助人行为的培养第49-62页
 一、 助人行为的培养方法第49-55页
  (一) 助人行为知识讲授第49-52页
  (二) 助人行为情感引导第52-54页
  (三) 助人行为意志力激发第54-55页
 二、 助人行为的培养内容第55-62页
  基于助人者为主体的思考第57-59页
   (一) 助人者为客体:积极主动,思考自我帮助域能第57-58页
   (二) 受助者为客体:以受助者为本,思考助人行为出发点第58-59页
  基于受助者为主体的思考第59-62页
   (三) 助人者为客体:鼓励为主,思考对助人者的反馈行为第60-61页
   (四) 受助者为客体:反省自我行为,对今后生活有所启发第61-62页
后记第62-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宽恕与特质情绪智力、人格、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对二—七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