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6-29页 |
·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特征 | 第16-19页 |
·城市湖泊内源营养物的释放 | 第19-22页 |
·城市湖泊内源营养物的控制技术 | 第22-29页 |
·论文研究概况 | 第29-3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北京典型城市湖泊(什刹海)的水质时空变化 | 第32-50页 |
·什刹海概况 | 第32-33页 |
·什刹海的历史文化 | 第32页 |
·什刹海的区域概况 | 第32-33页 |
·水样采集和分析 | 第33-38页 |
·水样采集 | 第33-35页 |
·水样分析 | 第35-38页 |
·什刹海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季节变化 | 第38-49页 |
·各指标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 第38-43页 |
·各指标变化的相关分析 | 第43-46页 |
·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时空差异分析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北京六湖水质富营养化特征及比较 | 第50-62页 |
·研究对像的选取及分析 | 第50-52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50-51页 |
·水样的采集及分析 | 第51-52页 |
·现场测定指标的分析与比较 | 第52-55页 |
·六湖水质污染特征分析与比较 | 第55-59页 |
·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与比较 | 第55-56页 |
·氮营养盐含量分析与比较 | 第56-58页 |
·磷营养盐含量分析与比较 | 第58-59页 |
·六湖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分析与比较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北京六湖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及其比较分析 | 第62-84页 |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62-67页 |
·沉积物样采集和预处理 | 第62-63页 |
·沉积物样品分析方法 | 第63-67页 |
·六湖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氮含量分析与比较 | 第67-68页 |
·六湖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含量分析与比较 | 第68-71页 |
·总磷含量及各形态磷比例分析 | 第69-70页 |
·其它四种形态磷的含量比较分析 | 第70-71页 |
·六湖表层沉积物污染分析及评价 | 第71-73页 |
·有机碳含量比较与分析 | 第71-72页 |
·有机质和有机氮污染评价 | 第72-73页 |
·六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及藻类生物量分析 | 第73-76页 |
·微生物活性分析 | 第73-75页 |
·藻类生物量分析 | 第75-76页 |
·水体和沉积物各指标的综合分析 | 第76-82页 |
·水体和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相关分析 | 第76-79页 |
·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微生物酶活性相关分析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城市湖泊重污染沉积物原位生物氧化试验研究 | 第84-99页 |
·试验背景 | 第84-8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5-90页 |
·试验材料 | 第85-86页 |
·试验方法 | 第86-90页 |
·不同试验处理中上覆水指标变化及分析 | 第90-93页 |
·水温和pH变化分析 | 第90页 |
·溶解氧和叶绿素a变化分析 | 第90-91页 |
·氮和磷营养盐变化分析 | 第91-93页 |
·不同试验处理中分层沉积物的指标变化分析 | 第93-97页 |
·氮营养盐变化分析 | 第93-95页 |
·有机碳和生物可利用磷的变化分析 | 第95-96页 |
·微生物活性指标变化分析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曝气对表层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99-111页 |
·试验背景 | 第99-100页 |
·试验方案及设计 | 第100-103页 |
·野外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100页 |
·试验装置设计及样品分析 | 第100-103页 |
·试验体系中水-沉积物界面磷的迁移转化分析 | 第103-108页 |
·上覆水中相关指标变化分析 | 第103-107页 |
·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及微生物活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表层沉积物中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 | 第108-110页 |
·总氮和有机质变化分析 | 第108-109页 |
·各形态磷与其它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太阳能循环流装置改善城市水体的现场试验研究 | 第111-124页 |
·装置(1号)的试验运行效果分析 | 第111-116页 |
·试验前期工作及监测设计 | 第111-113页 |
·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 第113-116页 |
·装置(2号)的试验运行效果分析 | 第116-123页 |
·试验前期工作及监测设计 | 第116-117页 |
·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 第117-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创新和展望 | 第124-128页 |
·主要结论 | 第124-126页 |
·创新研究 | 第126页 |
·研究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5页 |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