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1. 导论 | 第13-2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对软件产业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对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 ·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 ·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 ·软件产业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 第20-22页 |
|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模式及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 | 第22-23页 |
| ·产业发展模式的分类 | 第23页 |
| ·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3-24页 |
| ·竞争优势理论及学说 | 第24-27页 |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7-29页 |
| 3. 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 第29-39页 |
| ·典型的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 第29-33页 |
| ·技术与服务领导型的美国模式 | 第29-30页 |
| ·嵌入式系统开发型的日本模式 | 第30-31页 |
| ·生产本地化型的爱尔兰模式 | 第31-32页 |
| ·国际加工服务型的印度模式 | 第32-33页 |
| ·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 | 第33-38页 |
| ·人力资源 | 第33-34页 |
| ·资本 | 第34-35页 |
| ·产业结构 | 第35页 |
| ·技术创新 | 第35-36页 |
| ·市场需求 | 第36页 |
|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 第36-37页 |
| ·政府政策与规划 | 第37页 |
| ·机遇 | 第37-38页 |
| ·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39页 |
| 4.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9-62页 |
|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历程 | 第39-40页 |
| ·我国软件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40-43页 |
| ·我国软件产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 第43-47页 |
| ·我国软件产业总规模状况分析 | 第43-44页 |
| ·我国软件产业构成状况分析 | 第44-46页 |
| ·我国软件出口状况分析 | 第46-47页 |
| ·我国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47-61页 |
| ·地区软件产业规模状况分析 | 第47-51页 |
| ·地区软件产业构成状况分析 | 第51-61页 |
| ·分析总结 | 第61-62页 |
| 5.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62-69页 |
| ·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要素分析 | 第62-67页 |
| ·人力资源 | 第62页 |
| ·资本 | 第62-63页 |
| ·产业结构 | 第63-64页 |
| ·技术创新 | 第64页 |
| ·产业集群 | 第64-65页 |
| ·市场需求 | 第65页 |
|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 第65-66页 |
| ·政府政策与规划 | 第66页 |
| ·机遇 | 第66-67页 |
|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 | 第67页 |
|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67-69页 |
| 6. 对策建议 | 第69-72页 |
| ·调整优化人才结构,注重软件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 第69-70页 |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创新资本与资本市场的作用 | 第70-71页 |
|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协同创新为手段,应用创新为重点的创新体系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表 | 第75-82页 |
| 后记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