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见危不助犯罪化研究

内容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见危不助概述第14-27页
 第一节 见危不助概念解析第14-15页
  一、见危不助中"危"的定义和范围第14-15页
  二、见危不助的概念第15页
 第二节 见危不助的类型第15-18页
  一、见危不助的几种分类第15-16页
  二、本文对见危不助的分类第16-18页
 第三节 见危不助的性质第18-22页
  一、不作为理论概述第18-21页
  二、见危不助罪—纯正不作为犯第21-22页
 第四节 见危不助立法综述第22-27页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第22-23页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第23-24页
  三、中国的立法第24-25页
  四、对以上立法例的分析第25-27页
第二章 见危不助犯罪化的道德基础第27-38页
 第一节 道德概述第27-31页
  一、道德的概念第27-28页
  二、道德的发展第28-29页
  三、道德的分类第29-30页
  四、见危不助的道德归属第30-31页
 第二节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第31-34页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离抑或结合第31-32页
  二、法律和道德的区别第32-33页
  三、法律与道德的联系第33-34页
 第三节 道德的法律强制第34-38页
  一、法律强制推行道德的正当性第34-35页
  二、什么样的道德可以用法律来强制推行?第35-36页
  三、道德的刑法强制第36-38页
第三章 见危不助犯罪化的社会基础第38-44页
 第一节 见危不助犯罪化在西方的社会基础第38-39页
  一、经济与哲学基础第38页
  二、宗教基础第38-39页
 第二节 见危不助犯罪化在我国的社会基础第39-44页
  一、我国传统社会的‘以礼入刑’第39-40页
  二、见危不助犯罪化在我国的现实基础第40-44页
第四章 见危不助犯罪化的理论困境第44-51页
 第一节 见危不助与罪刑法定原则第44-47页
  一、"罪刑法定原则"概述第44-46页
  二、罪刑法定主义下的见危不助犯罪化第46-47页
 第二节 见危不助犯罪化与刑法谦抑原则第47-51页
  一、刑法谦抑原则概述第47-48页
  二、刑法谦抑与非犯罪化的关系第48-49页
  三、刑法谦抑原则指导下的见危不助犯罪化第49-51页
第五章 刑法增设见危不助罪的立法建议第51-55页
 第一节 见危不助罪立法原则与犯罪构成第51-52页
  一、立法原则第51-52页
 第二节 见危不助罪的犯罪构成第52-53页
 第三节 见危不助罪具体刑罚设置第53-55页
  一、刑罚设置的尺度分析第53-54页
  二、具体条款设计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6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能犯未遂研究
下一篇:论刑法中的自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