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 第13-14页 |
| ·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 | 第14-16页 |
| ·项目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 ·项目背景 | 第16-17页 |
|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7页 |
| ·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 第17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双主"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分析 | 第19-27页 |
| ·教学模式分析 | 第19-23页 |
|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第19页 |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第19-20页 |
| ·"双主"教学模式 | 第20-23页 |
| ·教学过程分析 | 第23-27页 |
| ·人机交互教学流程总体分析 | 第23-26页 |
| ·教学过程中各角色的状态分析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教学环节中的人机交互过程研究 | 第27-51页 |
| ·需求分析 | 第27-32页 |
| ·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中的人机交互 | 第27-30页 |
| ·电子备课 | 第27-28页 |
| ·调查学情 | 第28页 |
| ·传统讲授 | 第28页 |
| ·课后辅导 | 第28-29页 |
| ·教学资源提供和作业上交 | 第29页 |
| ·教学监督 | 第29页 |
| ·课堂效果实时监控 | 第29-30页 |
|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的人机交互 | 第30-32页 |
| ·团队协作学习 | 第31页 |
| ·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协作学习 | 第31页 |
| ·兴趣导向和项目驱动下的课后合作学习 | 第31-32页 |
| ·个人自主学习 | 第32页 |
| ·教学环节中的人机交互过程的具体实现 | 第32-50页 |
| ·调查学情 | 第32-35页 |
| ·传统讲授 | 第35-38页 |
|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室) | 第35-36页 |
| ·基本操作技能的演示(机房) | 第36-38页 |
| ·课堂教学监控 | 第38页 |
| ·课后教学指导 | 第38-41页 |
| ·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协作学习 | 第41-45页 |
| ·课堂协作中的人机交互过程分析 | 第41-42页 |
| ·利用msn的"应用程序共享"实现学生的课堂协作 | 第42-45页 |
| ·兴趣导向和项目驱动下的课后合作学习 | 第45-48页 |
| ·课后合作学习中的人机交互过程分析 | 第45页 |
| ·使用google文档进行课后合作学习 | 第45-48页 |
| ·任务驱动下的个人自主学习 | 第48-49页 |
| ·兴趣导向的课后拓展学习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非语言教学因素在人机交互过程中的研究与实现 | 第51-62页 |
| ·非语言教学因素概述 | 第51页 |
| ·非语言教学因素的定义 | 第51页 |
| ·非语言教学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第51页 |
| ·非语言因素在人机交互教学中的实现 | 第51-61页 |
| ·必要性分析 | 第51-52页 |
| ·人机交互的具体实现 | 第52-61页 |
| ·重点强调 | 第52-55页 |
| ·教学效果的实时掌控 | 第55-57页 |
| ·教学监控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