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氧化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条件优化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展史 | 第11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结构 | 第11-12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机制及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机制 | 第12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应用 | 第13-16页 |
·葡萄糖氧化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葡萄糖氧化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葡萄糖氧化酶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葡萄糖氧化酶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 第16页 |
·葡萄氧化酶的来源及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来源 | 第16-17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提取纯化 | 第18-20页 |
·菌株选育的方法 | 第20-21页 |
·自然选育 | 第20页 |
·诱变育种 | 第20-21页 |
·细胞融合 | 第21页 |
·基因工程 | 第21页 |
·葡萄糖氧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21-23页 |
·酶活定义 | 第21-22页 |
·酶活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葡萄糖氧化酶产生菌诱变育种 | 第24-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菌株、培养基和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 | 第24-26页 |
·菌种培养 | 第26页 |
·诱变育种 | 第26-28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酶活的测定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菌株培养基的优化 | 第34-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培养基和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 | 第34页 |
·培基单因素优化 | 第34-36页 |
·碳源种类及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4页 |
·氮源种类及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4-35页 |
·碳酸钙的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5页 |
·KH_2PO_4的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5页 |
·硫酸镁的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5页 |
·KCl 的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5页 |
·影响显著的单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碳源种类及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6-37页 |
·氮源种类及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7-40页 |
·碳酸钙的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40-41页 |
·KH_2PO_4的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41页 |
·硫酸镁的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41-42页 |
·KCl 的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42-43页 |
·响应面优化实验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葡萄糖氧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酶性质的研究 | 第48-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菌株、培养基及主要仪器 | 第48页 |
·葡萄糖氧化酶发酵的最适温度 | 第48页 |
·发酵液的最适初始 pH | 第48页 |
·葡萄糖氧化酶最适发酵周期 | 第48页 |
·不同的装液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的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49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 第49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最适反应 pH 值 | 第49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热稳定性 | 第49页 |
·葡萄糖氧化酶在不同 pH 值下的稳定性 | 第49页 |
·金属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的影响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发酵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 第49-50页 |
·液体培养基初始 pH 值对酶活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发酵时间对酶活的影响 | 第51页 |
·最适装液量 | 第51-52页 |
·最适接种比例 | 第52-53页 |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 第53-54页 |
·酶的最适反应 pH 值 | 第54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热稳定性 | 第54-55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 pH 稳定性 | 第55-56页 |
·金属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的影响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