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度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9页 |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 ·现代声纳系统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声矢量信号处理技术 | 第16-31页 |
| ·声矢量传感器 | 第16-20页 |
| ·声矢量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型 | 第20-23页 |
| ·声矢量传感器指向性 | 第23-27页 |
| ·单矢量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现状 | 第27-29页 |
| ·矢量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现状 | 第29-31页 |
| ·空间谱估计 | 第31-36页 |
| ·阵列信号处理模型 | 第32-33页 |
| ·基于线性预测类算法 | 第33-34页 |
| ·子空间分解类算法 | 第34-35页 |
| ·子空间拟合类算法 | 第35-3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6-39页 |
| 第2章 小尺度阵空间信号源数估计算法 | 第39-66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波束域阵列信号模型及其信源数估计准则 | 第40-42页 |
| ·波束域阵列信号模型 | 第40-41页 |
| ·基于信息论准则的信源数估计算法 | 第41-42页 |
| ·基于波束特征值(BEM)算法的信源数估计准则 | 第42-54页 |
| ·BEM算法 | 第42-44页 |
| ·BEM信源数估计准则 | 第44-45页 |
|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45-54页 |
| ·基于虚元扩展的BEM算法(V-BEM) | 第54-64页 |
| ·V-BEM算法 | 第54-55页 |
|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55-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3章 矢量阵逆波束形成技术及其应用 | 第66-92页 |
| ·引言 | 第66-67页 |
| ·逆波束形成基本原理 | 第67-68页 |
| ·声压阵逆波束形成抵消技术 | 第68-70页 |
| ·声压阵相移逆波束形成抵消 | 第68-69页 |
| ·声压阵宽带时延逆波束形成抵消 | 第69-70页 |
| ·矢量阵逆波束形成抵消技术 | 第70-74页 |
| ·矢量阵相移逆波束形成抵消 | 第70-72页 |
| ·矢量阵宽带时延逆波束形成技术 | 第72-74页 |
| ·仿真分析 | 第74-77页 |
| ·声压阵和矢量阵逆波束形成空间功率谱 | 第74-75页 |
| ·矢量阵逆波束形成多次抵消效果 | 第75-77页 |
| ·矢量阵逆波束形成技术的应用 | 第77-82页 |
| ·矢量阵左右舷模糊与多目标辨识 | 第77-81页 |
| ·强干扰下微弱信号检测 | 第81-82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82-91页 |
| ·实验概况 | 第82-83页 |
| ·最小检测信噪比实验 | 第83-89页 |
| ·多目标跟踪实验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4章 小尺度阵多目标跟踪技术 | 第92-118页 |
| ·引言 | 第92页 |
| ·小尺度阵虚拟阵元理论 | 第92-95页 |
| ·虚拟阵元的基本原理 | 第92-93页 |
| ·虚拟阵元克服栅瓣 | 第93-95页 |
| ·自适应Notch滤波离线重构波束形成 | 第95-97页 |
| ·基本原理 | 第95-96页 |
| ·灵敏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 第96-97页 |
| ·恒定束宽技术 | 第97-104页 |
| ·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原理 | 第97-100页 |
| ·恒束宽与虚拟阵元相结合 | 第100-104页 |
| ·小尺度矢量阵逆波束形成 | 第104-108页 |
| ·基于虚元的小尺度矢量阵逆波束形成 | 第104-106页 |
| ·基于小尺度矢量阵逆波束形成的虚元恒束宽 | 第106-108页 |
| ·小尺度阵多目标跟踪算法设计 | 第10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08-11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1-117页 |
| ·单目标跟踪试验分析 | 第111-113页 |
| ·多目标分辨试验分析 | 第113-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 结论 | 第118-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9-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