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破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的写作思路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个人破产法律制度概述 | 第17-24页 |
·个人破产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9页 |
·三种立法模式 | 第19-22页 |
·商人破产主义 | 第19-20页 |
·一般破产主义 | 第20-21页 |
·折中破产主义 | 第21页 |
·三种立法模式的比较 | 第21-22页 |
·个人破产的定义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个人破产能力比较研究 | 第24-30页 |
·个人破产能力概述 | 第24-25页 |
·破产能力的立法情况比较 | 第25-27页 |
·美国个人破产能力的规定 | 第25页 |
·澳大利亚个人破产能力的规定 | 第25-26页 |
·日本个人破产能力的规定 | 第26页 |
·个人破产能力立法比较及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对我国个人破产能力的借鉴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个人破产原因比较研究 | 第30-39页 |
·个人破产原因概述 | 第30页 |
·个人破产原因的立法比较 | 第30-34页 |
·美国个人破产原因 | 第30-31页 |
·澳大利亚个人破产原因 | 第31-33页 |
·日本个人破产原因 | 第33页 |
·个人破产原因立法比较及发展之趋势 | 第33-34页 |
·我国个人破产原因现状及借鉴 | 第34-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个人破产财产比较研究 | 第39-53页 |
·个人破产财产概述 | 第39-40页 |
·个人破产财产范围的立法比较 | 第40-42页 |
·美国个人破产财产范围 | 第40-41页 |
·澳大利亚个人破产财产范围 | 第41页 |
·日本个人破产财产范围 | 第41页 |
·个人破产财产范围立法比较 | 第41-42页 |
·个人破产自由财产的比较 | 第42-47页 |
·美国关于自由财产的规定 | 第43-44页 |
·澳大利亚关于自由财产的规定 | 第44-45页 |
·日本关于自由财产的规定 | 第45页 |
·我国台湾地区自由财产制度 | 第45-46页 |
·各国自由财产制度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我国破产财产制度建构的探讨 | 第47-52页 |
·我国现行破产财产的立法分析 | 第47-48页 |
·我国个人破产财产的立法探讨 | 第48-49页 |
·我国自由财产制度建立的探讨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破产免责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53-75页 |
·免责制度概述 | 第53-55页 |
·免责制度的定义 | 第53页 |
·免责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53-55页 |
·国外免责制度的规定 | 第55-60页 |
·采用许可免责制度的立法 | 第55-58页 |
·采用当然免责制度的立法 | 第58-59页 |
·各国免责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59-60页 |
·免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 第60-64页 |
·免责制度在我国的起源 | 第60-62页 |
·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62-64页 |
·外国免责制度限制条件之比较 | 第64-69页 |
·各国免责制度中的不允许免责事由之比较 | 第64-67页 |
·各国免责制度中的不能免责债务之比较 | 第67页 |
·各国免责制度中的免责撤销规定比较 | 第67-69页 |
·我国免责制度建立之建议 | 第69-74页 |
·我国应采用许可免责制度 | 第69-71页 |
·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期限 | 第71-72页 |
·我国个人破产免责条件 | 第72-73页 |
·我国个人破产不能免责的债务 | 第73页 |
·我国个人破产免责撤销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