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21页 |
1 绪论 | 第21-37页 |
·引言 | 第21-23页 |
·文献综述 | 第23-34页 |
·研究现状 | 第23-34页 |
·存在问题 | 第34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 第34-37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研究目标 | 第35-37页 |
2 软弱夹层基本特性及层位对巷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 第37-67页 |
·软弱夹层的概念与分类 | 第37-38页 |
·软弱夹层概念 | 第37-38页 |
·软弱夹层分类 | 第38页 |
·软弱夹层基本特性研究 | 第38-61页 |
·物理化学特性 | 第39-57页 |
·工程力学性能 | 第57-61页 |
·软弱夹层层位对巷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 第61-65页 |
·软弱夹层与周围岩体应力状态分析 | 第61-63页 |
·层位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3 水作用下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破坏机理研究 | 第67-85页 |
·泥化岩体力学性能测试与泥化特性分析 | 第67-73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67-72页 |
·泥化特性分析 | 第72-73页 |
·水作用下软弱夹层巷道破坏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 第73-79页 |
·模型的地质条件 | 第73页 |
·模型方案与参数 | 第73-74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4-79页 |
·泥化泥岩巷道锚固水理作用分析 | 第79-84页 |
·无水和有水作用下锚杆受力状况分析 | 第80-82页 |
·水作用下泥化泥岩巷道围岩应力分析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4 动压作用下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破坏机理研究 | 第85-103页 |
·相似材料模型设计 | 第85-90页 |
·基本条件 | 第85-86页 |
·模型设计 | 第86-90页 |
·不同层位条件动压作用下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0-99页 |
·软弱夹层位于锚杆锚固区内 | 第90-93页 |
·软弱夹层位于锚杆锚固区边缘 | 第93-96页 |
·软弱夹层位于锚杆锚固区外 | 第96-99页 |
·动压作用下巷道失稳机理分析 | 第99-102页 |
·高水平应力巷道失稳机理分析 | 第99-100页 |
·动压作用下巷道失稳机理分析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5 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安全控制技术体系 | 第103-133页 |
·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安全评判技术体系 | 第103-109页 |
·掘进前巷道顶板岩性探测技术 | 第103-106页 |
·掘进中巷道围岩支护监测技术 | 第106-107页 |
·掘进后数据处理信息反馈技术 | 第107-109页 |
·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组合控制技术体系 | 第109-120页 |
·组合控制原理 | 第110-117页 |
·组合控制技术 | 第117-120页 |
·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的安全分级 | 第120-132页 |
·软弱夹层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 第120-124页 |
·安全因子与顶板安全状况分级 | 第124-126页 |
·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围岩强化控制技术 | 第126-128页 |
·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安全等级分级程序 | 第128-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6 工程实践 | 第133-147页 |
·锚杆锚固区边缘无水条件下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工程实例 | 第133-139页 |
·巷道地质条件 | 第133-134页 |
·安全状况分析 | 第134-135页 |
·支护方案实施 | 第135-137页 |
·支护效果分析 | 第137-139页 |
·水与动压作用下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工程实例 | 第139-146页 |
·巷道地质条件 | 第139-140页 |
·安全状况分析 | 第140页 |
·支护方案实施 | 第140-142页 |
·支护效果分析 | 第142-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7 结论 | 第147-151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47-15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0页 |
·研究展望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7页 |
作者简历 | 第157-160页 |
论文数据集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