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研究--以陕西省志丹县旦八镇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第10-11页
     ·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第11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有利于城乡统筹和"三农"发展第13页
     ·有利于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第13页
     ·有利于土地规划编制第13页
   ·研究思路第13-15页
第二章 研究基础第15-26页
   ·研究综述第15-20页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第15-16页
     ·关于村镇体系规划第16-17页
     ·关于土地利用空间调控和管制第17-18页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第18-20页
   ·理论基础第20-26页
     ·规模聚集经济理论第20页
     ·中心地区位理论第20-22页
     ·Voronoi图理论第22-23页
     ·ArcGIS距离制图原理第23-26页
第三章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方法研究第26-34页
   ·城乡用地关系第26-27页
   ·村镇体系结构第27-28页
   ·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第28-32页
     ·调整思路第28页
     ·成本栅格数据构建第28-31页
     ·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方法第31-32页
   ·村镇体系重构第32-34页
第四章 陕西省志丹县旦八镇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第34-53页
   ·镇域概况第34-38页
     ·地理位置第34页
     ·自然条件第34页
     ·经济社会条件第34-35页
     ·土地利用现状第35-38页
   ·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第38-46页
     ·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第38-40页
     ·成本栅格数据构建第40-43页
     ·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第43-46页
   ·村镇体系重构第46-53页
     ·农村居民点发展能力指数测算第46-47页
     ·村镇体系重构第47-53页
第五章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配套政策建议第53-58页
   ·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第53-55页
   ·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实现城乡生产要素互补第55-56页
   ·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和保障农民发展权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第56-58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58-61页
   ·研究结论第58页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58-60页
     ·研究创新第58-59页
     ·研究不足第59-60页
   ·研究展望第60-61页
附表 我国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流转现状分析表第61-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1、参与的实践项目第69页
 2、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和省级重点线性工程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以西北地区为例
下一篇: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