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价值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创新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西北地区国家和省级重点线性工程用地情况 | 第13-20页 |
·用地现状 | 第13-16页 |
·存在的制度问题 | 第16-20页 |
·国家重点线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与土地审批程序在时序上冲突 | 第16-17页 |
·土地报批的前置条件多,跨部门协调难度大,报件材料组件周期长 | 第17-18页 |
·不同法律在土地利用行为规范上存在冲突 | 第18页 |
·对先行用地政策的理解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未批先用 | 第18-19页 |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牺牲了失地农民利益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国家和省级重点线性工程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 第20-41页 |
·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国家和省级重点线性工程 | 第20页 |
·建设用地 | 第20页 |
·建设用地管理 | 第20页 |
·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 第20-21页 |
·制度梳理 | 第21-32页 |
·国家与工程建设用地有关的法律之间关系梳理 | 第21-25页 |
·国土资源部与工程建设用地有关的制度关系梳理 | 第25-27页 |
·国家和省级重点线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现状 | 第27-32页 |
·国际经济危机以来国土资源部出台的政策文件 | 第32-41页 |
·出台背景 | 第32页 |
·政策分析 | 第32-41页 |
第四章 国家和省级重点线性工程用地制度成本效益分析 | 第41-61页 |
·相关理论 | 第41-42页 |
·成本效益分析法 | 第41页 |
·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 | 第41-42页 |
·立法的非经济性 | 第42页 |
·立法后评估 | 第42页 |
·制度总成本分析 | 第42-45页 |
·建立成本 | 第42-44页 |
·实施成本 | 第44页 |
·各种成本的相互关系 | 第44-45页 |
·制度总效益分析 | 第45-46页 |
·经济效益 | 第45页 |
·社会效益 | 第45页 |
·生态效益 | 第45-46页 |
·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46-59页 |
·制度总成本与总效益的相互关系 | 第46-49页 |
·西北地区实证分析 | 第49-58页 |
·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决策 | 第59-61页 |
·三种决策情形 | 第59-60页 |
·决策结果选择 | 第60-61页 |
第五章 重点线性工程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建议 | 第61-68页 |
·改革完善立法体制,理顺相关法律法规关系 | 第61-62页 |
·改革立法体制,限制各部委立法权限 | 第61页 |
·修改土地管理法使之与物权法相适应 | 第61页 |
·使土地资源相关法律中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化 | 第61-62页 |
·持续推进现有土地审批制度改革 | 第62-63页 |
·建立重点线性工程用地"预审批制度" | 第62页 |
·下放用地审批权限 | 第62-63页 |
·将部分审批前置条件改为后置条件 | 第63页 |
·开展西北试点 | 第63页 |
·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 第63-64页 |
·单列线性工程用地征收补偿费用 | 第63-64页 |
·根据物权法精神尽早出台土地征收法 | 第64页 |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土地各项权能 | 第64-65页 |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 第64-65页 |
·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完整权能 | 第65页 |
·探索建立区域差别化用地政策 | 第65页 |
·把中央差别化政策具体化 | 第65页 |
·出台未利用地开发激励政策 | 第65页 |
·建立多部门参与的高层会商机制 | 第65-66页 |
·启动并实施重点线性工程项目主管部门问责 | 第66-67页 |
·向国务院作一专报 | 第66页 |
·敢于碰硬,着力开展重点项目"土地问责" | 第66页 |
·强化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重点线性工程用地的监督检查 | 第66-67页 |
·坚持制度建立的民主化原则,实现制度的公正和秩序价值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1页 |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研究不足 | 第69页 |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