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 第12-25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及政治社会化概述 | 第12-21页 |
1、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2-17页 |
2、政治社会化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二) 研究的现实需要 | 第21-25页 |
1、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 | 第22-23页 |
2、政治社会化的需要 | 第23-25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辩证关系 | 第25-32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之比较 | 第25-28页 |
1、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联系 | 第25-27页 |
2、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区别 | 第27-28页 |
(二) 政治社会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8-31页 |
1、人的政治社会化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基础 | 第28-29页 |
2、政治社会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 第29-30页 |
3、政治社会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 第30-31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社会化的能动作用 | 第31-32页 |
1、思想政治教育能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 | 第31页 |
2、思想政治教育能消除对政治社会化的不利影响 | 第31-32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 第32-44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地位 | 第32-34页 |
1、思想政治教育是认知社会化的媒介 | 第33页 |
2、思想政治教育是情感社会化的催化剂 | 第33页 |
3、思想政治教育是评价社会化的辅助器 | 第33-34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 第34-36页 |
1、促进作用 | 第34页 |
2、导向作用 | 第34-35页 |
3、强化作用 | 第35页 |
4、保证作用 | 第35-36页 |
5、激励作用 | 第36页 |
6、督控作用 | 第36页 |
(三)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 第36-44页 |
1、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根本属性 | 第36-39页 |
2、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把握“意识形态” | 第39-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