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环境下的信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网格与信任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27页 |
| ·网格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外重大网格项目 | 第12-13页 |
| ·网格技术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网格安全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Globus网格安全基础架构 | 第14-15页 |
| ·网格授权管理与访问控制 | 第15-18页 |
| ·信任管理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 ·信任管理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 ·基于安全凭证的信任管理系统 | 第20-21页 |
| ·Beth信任度评估模型 | 第21-22页 |
| ·J(?)sang信任度评估模型 | 第22页 |
| ·Azzedin网格行为信任模型 | 第22-24页 |
|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和模糊逻辑信任模型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网格安全信任体系与信任管理模型研究 | 第27-43页 |
| ·网格安全信任体系研究 | 第27-31页 |
| ·网格安全信任体系架构模型 | 第27-29页 |
| ·网格安全信任体系架构组成 | 第29-31页 |
| ·网格信任管理模型研究 | 第31-38页 |
| ·GSTA中的信任管理 | 第31-33页 |
| ·域内信任管理模型 | 第33-36页 |
| ·域间信任管理模型 | 第36-38页 |
| ·模型分析 | 第38-42页 |
| ·模型安全性分析 | 第38-41页 |
| ·模型特点分析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理论和D-S理论的行为信任评估 | 第43-59页 |
| ·基本理论 | 第43-47页 |
| ·行为信任评估的基本概念 | 第43-45页 |
| ·模糊理论 | 第45-46页 |
| ·D-S理论 | 第46-47页 |
| ·信任评估方法 | 第47-51页 |
| ·直接信任评估 | 第47-49页 |
| ·声誉评估 | 第49-51页 |
| ·算法分析与模拟实验 | 第51-58页 |
| ·算法分析 | 第51-52页 |
| ·模拟实验 | 第52-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网格安全与信任管理原型系统设计 | 第59-72页 |
| ·网格安全与信任管理原型系统总体设计 | 第59-62页 |
| ·设计原则 | 第59页 |
| ·运行环境 | 第59-60页 |
| ·工作流程 | 第60-62页 |
| ·安全子系统与信任代理设计思想 | 第62-65页 |
| ·网格身份认证子系统 | 第62-63页 |
| ·网格授权管理子系统 | 第63页 |
| ·网格资源管理子系统 | 第63-64页 |
| ·网格安全监控与审计子系统 | 第64-65页 |
| ·网格信任代理 | 第65页 |
| ·网格信任评估子系统设计 | 第65-71页 |
| ·总体框架 | 第65-66页 |
| ·关键数据结构 | 第66-69页 |
| ·工作流程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2-74页 |
|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 ·本文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 第73页 |
|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