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 ·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 | 第11-16页 |
| ·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历程 | 第12页 |
| ·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 第14-16页 |
| ·偏最小二乘法概述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PLSR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PLS 建模的优化参数及其算法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测定吡嗪酰胺片各组分含量 | 第26-62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7页 |
| ·样品含量的HPLC 法测定 | 第27-28页 |
| ·光谱的采集 | 第28页 |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62页 |
| ·原料纯品与样品原始光谱的分析 | 第29-30页 |
| ·异常点的剔除 | 第30-31页 |
| ·采用原始近红外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 | 第31-44页 |
| ·采用卷积平滑近红外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 | 第44-46页 |
| ·采用一阶导数近红外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 | 第46-51页 |
| ·采用二阶导数近红外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 | 第51-55页 |
|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吡嗪酰胺片中各组分含量的最优 PLS 定量分析模型 | 第55-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测定异福片主药成分含量 | 第62-92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63页 |
| ·实验仪器 | 第63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3-66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63-64页 |
| ·样品含量的HPLC 法测定 | 第64-65页 |
| ·光谱的采集 | 第65页 |
| ·数据处理 | 第65-6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91页 |
| ·短波近红外光谱建立测定异福片中有效成分含量的PLS 定量分析模型 | 第66-77页 |
| ·长波近红外光谱建立测定异福片中有效成分含量的PLS 定量分析模型 | 第77-89页 |
| ·近红外光谱建立最优PLS 定量分析模型 | 第89-90页 |
|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90页 |
| ·重现性实验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2-95页 |
|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9-102页 |
| Abstract | 第102-105页 |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