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基因工程的应用论文

人lactoferrin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模型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3页
前言第13-15页
文献综述第15-29页
 第一部分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第15-29页
  1 用于制备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物种的优缺点第15-16页
  2 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方法第16-24页
   ·精子载体法第17-20页
     ·精子结合外源DNA的分子机制第17-18页
     ·精子整合外源DNA的分子机制第18-19页
     ·外源DNA在精细胞内的存在与降解第19页
     ·精子介导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转基因体细胞的核移植第20-24页
     ·不同物种的克隆第20-21页
     ·遗传背景对核移植的影响第21页
     ·核移植步骤对其效率的影响第21页
     ·卵母细胞去核第21页
     ·卵母细胞的激活第21-22页
     ·供受体细胞间的细胞周期同步化第22页
     ·克隆胚的体外培养第22页
     ·核移植胚胎基因组的重编程影响核移植效率第22-23页
     ·借助核移植技术进行的遗传操作第23-24页
  3 转基因动物的检测第24-26页
   ·DNA水平的检测第24-25页
   ·RNA水平的检测第25-26页
   ·目的蛋白的检测第26页
  4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第26-29页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概念第26-27页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第27-29页
实验研究第29-55页
 第二部分 hLF乳腺特异表达载体构建和转基因家兔制备第29-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5页
   ·材料第30-32页
     ·菌株和质粒第30页
     ·培养基第30页
     ·工具酶与试剂第30页
     ·引物合成与基因测序第30-31页
     ·实验动物第31页
     ·主要仪器第31页
     ·主要溶液第31-32页
   ·方法第32-35页
     ·提取质粒第32页
     ·切胶回收第32页
     ·DNA的限制性酶切与外源DNA与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第32-33页
     ·pGBC5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3页
     ·LF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3页
     ·乳腺表达载体pGBC2LF构建第33页
     ·家兔精子的体外转染与体外受精第33-34页
     ·DMSO-睾丸介导制备转基因家兔第34页
     ·转基因兔的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第34-35页
     ·LF的ELISA检测第35页
     ·统计学分析第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人LF基因cDNA和山羊β-casein基因5’调控序列的克隆与分析第35-36页
   ·pGBC2LF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第36-37页
   ·家兔精子的外源基因转染与体外受精第37-38页
   ·DMSO-睾丸介导制备转基因家兔第38-41页
  3 讨论第41-44页
   ·乳腺表达载体的构件及目的蛋白的选择第41-42页
   ·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第42-43页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的影响因素第43-44页
  4 小结第44-45页
 第三部分 山羊体细胞的外源基因转染与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第45-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材料第45-46页
     ·培养液和细胞因子第45页
     ·细胞与胚胎培养系统第45页
     ·工具酶与试剂盒第45-46页
   ·方法第46-48页
     ·大量提取表达质粒pGBC2LF第46页
     ·表达载体pGBC2LF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第46页
     ·阳性细胞克隆的挑取第46-47页
     ·阳性细胞克隆DNA的制备第47页
     ·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阳性细胞克隆第47页
     ·山羊卵母细胞的收集与体外培养第47页
     ·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第47-48页
     ·山羊体细胞的核移植第48页
     ·核移植胚的激活与体外培养第48页
     ·统计学分析第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外源基因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第48-49页
   ·阳性细胞克隆的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第49-50页
   ·羊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与核移植第50-52页
  3 讨论第52-53页
   ·体细胞的外源基因转染及其影响因素第52页
   ·转基因体细胞的核移植及其影响因素第52-53页
  4 小结第53-54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65页
个人简介第65-67页
导师组意见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思想
下一篇:新升格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