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发动机配气机构研究的必要性与设计要求 | 第12-14页 |
| ·国内外概况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和价值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K157FMI原机配气机构的分析 | 第18-30页 |
| ·气门理论升程的数据计算 | 第20-22页 |
| ·气门理论升程函数的拟合计算 | 第22-26页 |
| ·缓冲段的拟合计算 | 第22页 |
| ·工作段的拟合计算 | 第22-25页 |
| ·气门理论升程函数的MATLAB实现 | 第25-26页 |
| ·气门理论升程拟合函数的计算精度分析 | 第26-28页 |
| ·配气机构主要设计参数及配气定时的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凸轮型线设计 | 第30-48页 |
| ·普通高次多项式凸轮型线的设计 | 第30-36页 |
| ·缓冲曲线的设计 | 第31-33页 |
| ·工作段运动曲线设计 | 第33-36页 |
| ·高次多项式凸轮的新型设计方法 | 第36-42页 |
| ·凸轮的新型设计原理 | 第36-38页 |
| ·新型设计方法对加速度曲线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负加速度段形状及其对丰满系数的影响 | 第39-42页 |
| ·K157FMI型发动机凸轮型线的改进设计 | 第42-47页 |
| ·汽油机配气凸轮型线设计的原则 | 第42页 |
| ·K157FMI发动机进气凸轮的改进设计 | 第42-44页 |
| ·改进凸轮型线设计的MATLAB实现 | 第44-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配气凸轮升程误差的分析与评定 | 第48-58页 |
| ·凸轮升程误差的定义与评定要求 | 第48-50页 |
| ·凸轮升程的设计要求 | 第48-49页 |
| ·凸轮升程误差的定义 | 第49页 |
| ·最小条件在凸轮廓线检测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 ·“敏感点法”的简述 | 第50-52页 |
| ·基于最优化设计理论的凸轮升程误差分析方法 | 第52-54页 |
| ·凸轮升程误差分析 | 第52-53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 ·K157FM发动机新型凸轮型线的校核 | 第54-57页 |
| ·计算实例 | 第54-56页 |
| ·凸轮升程误差的分析比较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提高K157FMI发动机进气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58-64页 |
| ·试验目的及试验仪器 | 第58-59页 |
| ·充气效率试验 | 第59-61页 |
|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 ·充气效率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 ·外特性试验 | 第61-63页 |
| ·试验步骤 | 第61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总结及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