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0 绪论 | 第11-18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1 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 第18-35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 ·技术标准 | 第18页 |
| ·技术标准联盟 | 第18-19页 |
| ·技术联盟与技术标准联盟对比分析 | 第19-20页 |
| ·技术标准联盟理论 | 第20-28页 |
| ·技术标准联盟的特点 | 第20-22页 |
| ·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微观动机 | 第22-24页 |
| ·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动因理论分析 | 第24-28页 |
| ·技术创新相关理论 | 第28-34页 |
|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 | 第28-30页 |
| ·技术创新的动因分析 | 第30-33页 |
| ·技术创新的分类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2 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机制 | 第35-47页 |
| ·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作用机制 | 第35-39页 |
| ·技术标准联盟模式 | 第35-36页 |
| ·技术标准联盟的主体 | 第36-37页 |
| ·技术标准联盟外部创新环境 | 第37-38页 |
| ·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作用机制 | 第38-39页 |
| ·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作用机制 | 第39-45页 |
| ·组织间学习理论 | 第39-41页 |
| ·知识管理论 | 第41-43页 |
| ·企业间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价值实现 | 第43-44页 |
| ·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内部作用机制 | 第44-45页 |
| ·理论总结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3 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模型设计 | 第47-55页 |
| ·面板数据模型概述 | 第47-49页 |
| ·模型构建 | 第49-52页 |
| ·变量选取 | 第49页 |
| ·指标设计 | 第49-51页 |
| ·基本模型 | 第51-52页 |
| ·基本模型设定检验 | 第52-54页 |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52-53页 |
| ·F 检验和Hausman 检验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4 我国信息业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 第55-64页 |
| ·研究思路 | 第55页 |
|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55-57页 |
| ·面板单位根检验概述 | 第55-56页 |
| ·面板单位根实证检验结果 | 第56-57页 |
| ·面板协整检验 | 第57-60页 |
| ·面板协整检验概述 | 第57-59页 |
| ·面板协整检验结果 | 第59-60页 |
| ·基本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60-62页 |
| ·实证结果 | 第60-61页 |
| ·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技术标准联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建议 | 第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5 结束语 | 第64-66页 |
|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附录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