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0 引言 | 第11-25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20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可能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 ·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 1 科技人才开发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25-37页 |
| ·人才与科技人才的含义及分类 | 第25-29页 |
| ·人才的含义 | 第25-26页 |
| ·科技人才的含义 | 第26-27页 |
| ·科技人才的分类 | 第27页 |
| ·科技人才开发的界定 | 第27-29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 第29-32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9-31页 |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31-32页 |
|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32-35页 |
| ·基本思想 | 第33-34页 |
| ·一致性判断 | 第34-35页 |
| ·TOPSIS 模型理论原理 | 第35-37页 |
| ·TOPSIS 法基本思想 | 第35页 |
| ·TOPSIS 法的基本步骤 | 第35-37页 |
| 2 我国科技人才开发现状分析 | 第37-47页 |
| ·我国科技人才总体状况 | 第37-43页 |
| ·我国科技人才数量分布 | 第37-39页 |
| ·我国科技人才分布格局 | 第39-43页 |
|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科技人才结构分析 | 第43-47页 |
| ·东、中、西部基本经济情况 | 第43-45页 |
| ·东、中、西部科技人才分布 | 第45-47页 |
| 3 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水平实证分析 | 第47-67页 |
| ·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7-50页 |
| ·选取指标的原因解释 | 第50-54页 |
| ·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 第50-51页 |
| ·指标的选取 | 第51-54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4-59页 |
| ·政府工作力度维度 | 第54-56页 |
| ·科技人才投资收益维度 | 第56-59页 |
| ·指标数据预处理 | 第59-62页 |
| ·实证的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 ·科技人才开发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广东省与河南省为例 | 第64-67页 |
| ·政府支持力度偏颇 | 第64-65页 |
| ·人才市场环境的差异 | 第65页 |
| ·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不足 | 第65-67页 |
| 4 提高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67-73页 |
|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 第67-68页 |
| ·加大政府人力资本投入力度 | 第67-68页 |
| ·加大政府对科技的财政支出 | 第68页 |
| ·设立良好的科技人才开发环境 | 第68-70页 |
| ·制度环境 | 第69页 |
| ·人文意识环境 | 第69-70页 |
| ·研发硬件和软件环境 | 第70页 |
|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 第70-73页 |
| ·建立全面的薪酬体系 | 第70-71页 |
| ·各地区积极构建评价机制 | 第71页 |
| ·各地区规范科技人才的约束机制 | 第71-7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个人简历及学术论文发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