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田开发(油藏工程)论文--低渗透油田开发论文

火烧山油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调剖技术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1 前言第6页
2 火烧山油田基本情况第6-11页
   ·地质简况第6-9页
   ·开发简况第9-10页
   ·存在问题第10-11页
     ·油田产能不到位第10页
     ·产量递减大第10-11页
     ·含水上升速度快第11页
     ·压力下降快第11页
     ·注入水利用率低,水驱采收率低第11页
3 调剖机理及发展方向第11-17页
   ·调剖机理第11-12页
   ·调剖技术分类第12-16页
     ·机械细分注水第12页
     ·注水井浅部调剖技术第12-13页
     ·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第13页
     ·注水井调剖驱油技术第13-14页
     ·调剖堵水技术国内发展概况第14-16页
   ·调剖技术的发展方向第16-17页
4 火烧山油田裂缝特征研究第17-23页
   ·裂缝参数描述第17-20页
   ·用示踪剂、干扰试井研究大裂缝第20-21页
   ·用测井裂缝解释、检查井水洗特征研究大裂缝第21页
   ·用油田开发动态资料研究大裂缝第21-22页
   ·动静结合研究大裂缝在平面分布第22页
   ·具有裂缝的砂岩油田对比第22-23页
5 火烧山油田调剖工艺技术研究第23-35页
   ·裂缝微观水驱油机理第23-24页
   ·残余油形成机理第24页
   ·裂缝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第24-25页
   ·裂缝孔隙地层模型中聚合物的驱油机理第25页
   ·调剖剂适应性研究第25-32页
     ·裂缝型第26-30页
     ·双渗型第30-31页
     ·孔隙型第31-32页
   ·施工工艺技术研究第32-35页
     ·调剖方式第32-35页
     ·注入工艺第35页
6 火烧山油田调剖封堵大裂缝的具体措施第35-55页
   ·火烧山油田调剖阶段的划分第35-38页
     ·初期探索试验阶段(1989-1993年)第36页
     ·对应调堵阶段(1993-1997年)第36-37页
     ·整体治理阶段(1998年-目前)第37-38页
   ·依据不同层位、不同井、不同开发阶段制定不同调剖工艺第38-43页
     ·H2层调剖工艺第40-41页
     ·H3层调剖工艺第41页
     ·H41层调剖工艺第41-42页
     ·H42层调剖工艺第42-43页
   ·整体调剖,改变储层类型第43-45页
     ·裂缝储层逐渐向均质和双重介质转变第43-44页
     ·水井井口压力明显上升第44-45页
   ·细分层调剖,有目的处理大裂缝第45-50页
     ·调剖为开展分注工艺创造条件第45页
     ·分注全面改善剖面动用程度第45-46页
     ·分注后调剖强化措施效果第46-50页
   ·深部调剖,不断扩大波及体积第50-55页
     ·整体调堵提供深调基础第50页
     ·"2+3"试验第50-53页
     ·深部液流改向技术试验第53-55页
7 火烧山油田大裂缝调剖取得的效果第55-58页
   ·含水上升率得到控制第55-56页
   ·注采日趋平衡、地层压力稳步回升第56-57页
   ·剖面动用程度和水驱预测采收率大幅度提高第57-58页
   ·油田产量大幅度回升,递减减缓第58页
8 结论与下步工作建议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孔硅的表面处理及其对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无位置传感器的SRD系统位置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