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9-10页 |
·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预期的研究成果 | 第10页 |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0-11页 |
·研究的基础及条件 | 第11-13页 |
2. 审计判断偏误的研究回顾 | 第13-22页 |
·审计判断的概念 | 第13-14页 |
·审计判断的特征 | 第14-17页 |
·审计判断偏误的涵义 | 第17页 |
·审计判断偏误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7-22页 |
·国外的研究成果 | 第17-20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对国内外审计判断偏误研究状况的综合述评 | 第20-22页 |
3. 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及其心理机制 | 第22-30页 |
·审计判断的模式 | 第22-24页 |
·决策过程模式 | 第22-23页 |
·信息加工模式 | 第23-24页 |
·审计判断偏误的心理形成机制——认知心理学角度 | 第24-30页 |
·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判断偏误 | 第25-26页 |
·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判断偏误 | 第26-28页 |
·信息输出过程中的判断偏误 | 第28页 |
·信息反馈过程中的判断偏误 | 第28-30页 |
4. 审计判断偏误存在的理论解释 | 第30-41页 |
·审计判断偏误存在的理论解释之一——认知偏差理论 | 第30-35页 |
·审计判断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特点 | 第30-31页 |
·审计判断过程中的几种认知偏差 | 第31-33页 |
·审计判断认知偏差的研究回顾 | 第33-34页 |
·审计判断认知偏差的根源 | 第34-35页 |
·审计判断偏误存在的理论解释之二——有限理性理论 | 第35-38页 |
·有限理性理论回顾 | 第35-36页 |
·有限理性对审计判断的影响 | 第36-38页 |
·审计判断偏误存在的理论解释之三——系统逻辑链的角度 | 第38-41页 |
·对客体的判断 | 第38-39页 |
·对主体的判断 | 第39-41页 |
5. 审计判断偏误在审计实践中的分析——以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为例 | 第41-48页 |
·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的主要判断活动 | 第41-42页 |
·易产生审计判断偏误的主要环节 | 第42-43页 |
·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倾向性偏见及其影响 | 第43-44页 |
·以分析性复核为例,说明审计判断偏误的存在及其影响 | 第44-48页 |
·研究的内容及结果 | 第44-46页 |
·得出的结论 | 第46-47页 |
·对我国审计实践的启示 | 第47-48页 |
6. 防治审计判断偏误、提高审计判断质量的措施 | 第48-77页 |
·合理的审计判断的涵义 | 第48-49页 |
·审计人员个体方面的措施 | 第49-63页 |
·充分自觉利用审计判断专家系统辅助判断 | 第49-53页 |
·从反馈中学习,重视经验积累 | 第53-55页 |
·将布朗斯维克的透镜模型移植应用于审计判断过程 | 第55-59页 |
·注重灵感、直觉等非逻辑性抽象思维运用于审计判断过程 | 第59-61页 |
·推广智力放大法,重视向他人咨询以辅助判断 | 第61-63页 |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措施 | 第63-70页 |
·完善三级复核制度,充分利用集体判断的优势 | 第63-64页 |
·重视知识储备,建立组织记忆库 | 第64-66页 |
·建立有效的审计判断激励机制,改进收入分配体制和人员晋升制度 | 第66-68页 |
·合理搭配审计人员,实行审计人员的定期轮换制度 | 第68-69页 |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 第69-70页 |
·审计环境的改善措施 | 第70-77页 |
·不断完善审计判断的判断标准——会计准则 | 第71-72页 |
·不断完善审计判断的判断依据——审计准则 | 第72-73页 |
·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 第73-74页 |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健全诉讼机制和民事赔偿制度 | 第74-77页 |
7. 结束语 | 第77-80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77-79页 |
·独创及新颖之处 | 第79页 |
·不足及后续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79-80页 |
注释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86-87页 |
后记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