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8-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国家安全理论概述 | 第16-28页 |
一、安全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国家安全 | 第17-28页 |
(一) 传统国家安全 | 第17-18页 |
(二) 非传统国家安全 | 第18-21页 |
(三) 生态安全 | 第21-28页 |
第二章 澜沧江水坝建设现状以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 第28-44页 |
一、澜沧江水坝建设现状 | 第28-29页 |
二、澜沧江水坝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中国国家安全 | 第29-44页 |
(一) 澜沧江水坝建设影响库区移民生活水平与生态环境平衡 | 第30-33页 |
(二) 水坝拦沙效应导致水坝社会经济效益降低 | 第33-35页 |
(三) 澜沧江水坝建设影响生物多样性利用价值下降 | 第35-37页 |
(四) 澜沧江水坝可能导致水污染引起国际纷争 | 第37-39页 |
(五) 澜沧江水坝将影响下游湄公河径流量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纷争的可能性 | 第39-41页 |
(六) 澜沧江水坝潜在的地质灾害威胁下游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应对澜沧江水坝引发生态安全问题的策略分析 | 第44-51页 |
一、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新的开发合作模式 | 第44-46页 |
(一) 充分利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平台 | 第45页 |
(二) 积极探索符合流域各国利益的交流合作发展模式 | 第45-46页 |
二、加强澜沧江流域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 第46-48页 |
(一)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澜沧江流域公民环保意识 | 第46页 |
(二) 加强澜沧江环境保护的法律文件修订 | 第46-47页 |
(三) 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三、对澜沧江水坝进行科学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建设 | 第48-49页 |
(一) 做好前期勘测与论证工作,设计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 第48页 |
(二) 加强水坝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与调控工作 | 第48-49页 |
(三) 做好后期监测工作 | 第49页 |
四、探索生态移民机制,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