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页 |
前言 | 第9页 |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途径 | 第9-10页 |
·光化学电池法 | 第9页 |
·光络合催化法 | 第9-10页 |
·半导体催化法 | 第10页 |
·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 第10-17页 |
·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光解水中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因素 | 第12-13页 |
·光催化分解水反应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提高光催化分解水反应效率的途径 | 第14-16页 |
·可见光催化剂 | 第16-17页 |
·改性TiO2光解水制氢 | 第17-30页 |
·掺杂改性纳米TiO_2机理 | 第18-19页 |
·非金属改性TiO_2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碳掺杂改性 | 第19-23页 |
·氟掺杂改性 | 第23-24页 |
·氮掺杂改性 | 第24-26页 |
·硫掺杂改性 | 第26页 |
·硼掺杂改性 | 第26-27页 |
·硅掺杂改性 | 第27-28页 |
·氯和溴的掺杂改性 | 第28页 |
·非金属与其它元素共掺杂改性 | 第28-30页 |
·非金属掺杂改性氧化物复合的二氧化钛 | 第30页 |
·选题的意义与依据 | 第30-31页 |
·创新之处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改性TiO_2光催化剂制氢实验 | 第32-35页 |
·实验装置 | 第32-33页 |
·实验装置简介 | 第33-34页 |
·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含量分析 | 第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硫、Pt共掺杂TiO_2光催化剂分解水制氢 | 第35-46页 |
·实验部分 | 第35-45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5-36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37-41页 |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UV-Vis吸收光谱 | 第38-39页 |
·TEM分析 | 第39-41页 |
·BET表征及粒径 | 第41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41-45页 |
·不同质量分数的Pt-TiO_2产气分析 | 第42-43页 |
·掺入非金属S后催化剂的活性比较 | 第43-44页 |
·氙灯为光源的光解水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CNTs、硅共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光解水制氢 | 第46-55页 |
·实验部分 | 第46-54页 |
·主要药品及仪器 | 第46-4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47-52页 |
·XRD分析 | 第48-50页 |
·TEM分析 | 第50-51页 |
·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BET | 第52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52-54页 |
·不同掺杂CNTs量的CNTs-Si/TiO_2的光解水制氢 | 第52-53页 |
·三种催化剂的活性比较 | 第53-54页 |
·氙灯为光源的光解水 | 第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在催化剂的最佳掺杂量中的应用 | 第55-62页 |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的简介 | 第55-57页 |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在催化剂的最佳负载量中的应用 | 第57-61页 |
·铂掺杂氧化钛中最佳掺杂量的确定 | 第57-59页 |
·CNTs掺杂氧化钛中最佳掺杂量的确定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