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早期中西音乐课程观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1-14页 |
(一) 课程与音乐课程 | 第11-12页 |
(二) 课程标准与音乐课程标准 | 第12-14页 |
二、近现代我国音乐课程观 | 第14-20页 |
(一) 音乐课程观中的共性 | 第14-17页 |
1、重视美育地位,倡导四育并行 | 第14-15页 |
2、实施美育手段,践行音乐教育 | 第15页 |
3、重视传统文化,承续民族音乐 | 第15-16页 |
4、面向不同学生,选择适当音乐 | 第16-17页 |
5、关注音乐影响,突出社会特性 | 第17页 |
(二) 音乐课程观中的个性 | 第17-20页 |
1、坚持因地制宜,重视教学效应 | 第18页 |
2、尊重艺术规律,完善课程体系 | 第18页 |
3、包容教学个性,科学设计课程 | 第18-19页 |
4、重视因材施教,鼓励不同见解 | 第19页 |
5、遵循年龄特征,关注心理反应 | 第19-20页 |
三、近现代西方国家的音乐课程观 | 第20-26页 |
(一) 德国音乐课程观概述 | 第20-21页 |
(二) 英国音乐课程观概述 | 第21-22页 |
(三) 法国音乐课程观概述 | 第22-23页 |
(四) 美国音乐课程观概述 | 第23-24页 |
(五) 日本音乐课程观概述 | 第24-26页 |
四、近现代中西音乐课程观比较 | 第26-34页 |
(一) 中西音乐课程的共性 | 第26-30页 |
1、音乐课程的社会性 | 第26-27页 |
2、音乐课程的学校性 | 第27-28页 |
3、音乐课程的个人性 | 第28-30页 |
(二) 中西音乐课程的差异 | 第30-34页 |
1、音乐课程价值观 | 第30-31页 |
2、音乐课程结构 | 第31-32页 |
3、音乐课程内容 | 第32-33页 |
4、教学与学习方式 | 第33-34页 |
五、近现代早期中西音乐课程观的启示 | 第34-44页 |
(一) 中国传统音乐课程的现代性转型 | 第34-38页 |
1、音乐课程现代性与生活原则 | 第34-36页 |
2、音乐课程现代性与人性倾向 | 第36-37页 |
3、音乐课程现代性与主体精神 | 第37-38页 |
(二) 音乐课程在擅变中的包容性 | 第38-40页 |
(三) 结语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49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