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活性氧产生及信号转导 | 第11-14页 |
·活性氧产生 | 第11-12页 |
·活性氧的信号转导 | 第12-14页 |
·H202作为信号分子所参与的生理过程 | 第14-16页 |
·气孔运动 | 第14-15页 |
·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15-16页 |
·根的生长 | 第16页 |
·H202与基因表达 | 第16-19页 |
·细菌中H202转录因子OxyR的研究 | 第17-18页 |
·酵母中H202 转录因子Yap1 的研究 | 第18-19页 |
·拟南芥CE01 的功能研究 | 第19-21页 |
·立题依据 | 第21-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拟南芥的培养方法 | 第23页 |
·拟南芥基因组DNA 和总RNA 的提取 | 第23-24页 |
·DAB 染色原位检测H202 | 第24页 |
·高效酵母转化 | 第24-25页 |
·β-galactosidase 的定量测定 | 第25页 |
·T-DNA 插入缺失纯合突变体的鉴定 | 第25-26页 |
·RNA 的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6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26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26页 |
·构建载体所用引物序列及基因扩增条件 | 第26-28页 |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的转化(Floral dip) | 第28-29页 |
·拟南芥潜在转化株的筛选方法 | 第29页 |
·GUS染色 | 第29页 |
·反转录制备拟南芥cDNA | 第29-30页 |
·叶绿素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实验常用溶液 | 第30-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62页 |
·T-DNA 插入缺失纯合突变体的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D051 功能分析 | 第33-54页 |
·纯合突变体d051-1 的表型鉴定 | 第33-35页 |
·d051-1 对干旱和渗透胁迫敏感 | 第35-39页 |
·d051-1 提高对H202 和HgC12 胁迫的敏感性 | 第39-43页 |
·HgC12处理下d051-1 体内H202的变化 | 第43-44页 |
·D051 基因调控与H202 清除和水通道有关基因的表达 | 第44-46页 |
·D051 基因重组载体的鉴定及拟南芥潜在转化株的筛选结果 | 第46-52页 |
·重组载体的鉴定 | 第46-51页 |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的鉴定 | 第51-52页 |
·拟南芥潜在转化株的筛选结果 | 第52页 |
·HAD1 蛋白与D051 蛋白相互作用 | 第52-53页 |
·转化株表型初步鉴定 | 第53-54页 |
·CE02 功能的初步分析 | 第54-62页 |
·ce02-1 表型鉴定 | 第54页 |
·ce02-1 可能对干旱不敏感 | 第54页 |
·ce02-1 对HgC12 胁迫不敏感 | 第54-55页 |
·CE02 基因重组载体的鉴定及拟南芥潜在转化株的筛选结果 | 第55-60页 |
·重组载体的鉴定 | 第55-60页 |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的鉴定 | 第60页 |
·拟南芥潜在转化株的筛选结果 | 第60页 |
·HAD1 蛋白与CE02 蛋白相互作用 | 第60页 |
·CE02 基因在拟南芥组织中的定位 | 第60-62页 |
4 讨论 | 第62-67页 |
·D051 基因的T-DNA 插入缺失纯合突变体为隐性单基因突变 | 第62页 |
·D051 基因介导氧化和干旱胁迫的信号转导过程 | 第62-64页 |
·D051 蛋白调节氧化胁迫有关基因的表达 | 第64-65页 |
·D051 蛋白在多种胁迫反应中可能是一个开关分子 | 第65页 |
·CE02 基因可能参与干旱和HgC12 形成的氧化胁迫的反应过程 | 第65页 |
·CE02 基因在拟南芥的幼叶、根的下部表达量较高 | 第65-67页 |
5 结论 | 第67-6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