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8-15页 |
§1.1 配电自动化概述 | 第8-10页 |
§1.2 配电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3 FTU在馈线自动化中的作用 | 第11-13页 |
§1.4 本课题的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5 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FTU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 | 第15-29页 |
§2.1 FTU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要求 | 第15-17页 |
§2.1.1 FTU的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2.2 FTU对电网参量的测量原理 | 第17-25页 |
§2.2.1 电压、电流有效值及功率计算 | 第18-20页 |
§2.2.2 谐波检测 | 第20-23页 |
§2.2.2.1 离散傅立叶变换 | 第20-21页 |
§2.2.2.2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 第21-23页 |
§2.2.3 频率检测 | 第23-25页 |
§2.3 通信方案 | 第25-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FTU的硬件设计 | 第29-51页 |
§3.1 系统硬件结构 | 第29页 |
§3.2 TMS320LF2407A概述 | 第29-31页 |
§3.3 采样模块设计 | 第31-35页 |
§3.3.1 模拟量输入调理电路 | 第31-33页 |
§3.3.2 滤波器设计 | 第33-35页 |
§3.3.2.1 可编程模拟滤波器MAX29X结构和原理 | 第33-34页 |
§3.3.2.2 截止频率可调的滤波器的实现 | 第34-35页 |
§3.4 可进化的模拟滤波器的实现设想 | 第35-42页 |
§3.4.1 可编程模拟器件ispPAC80简介 | 第36-38页 |
§3.4.2 基于遗传算法的可进化模拟滤波器的实现 | 第38-41页 |
§3.4.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 第38-39页 |
§3.4.2.2 遗传算法的编码方案 | 第39页 |
§3.4.2.3 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的设定 | 第39页 |
§3.4.2.4 遗传算法的进化步骤 | 第39-41页 |
§3.4.3 遗传算法的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5 AD电路 | 第42-44页 |
§3.6 开关量的输入输出 | 第44-45页 |
§3.6.1 开关量的输入 | 第44-45页 |
§3.6.2 开关量的输出 | 第45页 |
§3.7 键盘输入模块设计和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 第45-47页 |
§3.8 时钟电路模块 | 第47-48页 |
§3.9 通讯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3.10 电源模块设计 | 第49页 |
§3.11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FTU的软件设计 | 第51-62页 |
§4.1 软件系统设计概述 | 第51-54页 |
§4.2 主函数设计 | 第54-55页 |
§4.3 电参量计算 | 第55-57页 |
§4.4 FFT计算 | 第57-59页 |
§4.5 键盘显示任务 | 第59页 |
§4.6 通信任务 | 第59-61页 |
§4.7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FTU的抗干扰设计 | 第62-66页 |
§5.1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意义 | 第62-63页 |
§5.2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63-64页 |
§5.3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64-65页 |
§5.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1-72页 |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