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 有关理论 | 第13-25页 |
2.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新格局 | 第13-15页 |
2.1.1 经济全球化 | 第13-15页 |
2.1.2 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页 |
2.2 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 第15-17页 |
2.2.1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第15-16页 |
2.2.2 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16-17页 |
2.3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 第17-21页 |
2.4 产业集聚有关理论 | 第21-24页 |
2.5 小结 | 第24-25页 |
3 重庆发展通机产业的背景 | 第25-36页 |
3.1 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第25-26页 |
3.2 重庆市外贸出口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 | 第26-28页 |
3.3 通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第28-31页 |
3.3.1 通用发动机的界定和用途 | 第28页 |
3.3.2 通机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 第28-30页 |
3.3.3 国内市场有较大拓展空间 | 第30-31页 |
3.4 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 第31-33页 |
3.4.1 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情况 | 第31-32页 |
3.4.2 通机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情况 | 第32-33页 |
3.5 重庆具备承接国际通机制造业转移的能力 | 第33-35页 |
3.5.1 重庆在制造业方面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 第33-34页 |
3.5.2 发展通机产业可实现重庆机械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 第34-35页 |
3.6 小结:重庆发展通机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5-36页 |
4 重庆发展通机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6-41页 |
4.1 现有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第36-38页 |
4.1.1 国外通机生产企业情况 | 第36-37页 |
4.1.2 国内通机生产企业情况 | 第37-38页 |
4.1.3 市场需求和产能增长情况 | 第38页 |
4.2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 第38-39页 |
4.3 替代品分析 | 第39页 |
4.4 供应商分析 | 第39-40页 |
4.5 购买者分析 | 第40页 |
4.6 小结 | 第40-41页 |
5 内部优劣势分析 | 第41-49页 |
5.1 优势 | 第41-45页 |
5.2 劣势 | 第45-47页 |
5.3 重庆通机的竞争力分析 | 第47-49页 |
6 重庆通机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及目标设定 | 第49-63页 |
6.1 重庆通机产业布局基本思路 | 第49-53页 |
6.1.1 轴辐式产业集聚的核心企业 | 第49页 |
6.1.2 卫星平台式产业集聚 | 第49-50页 |
6.1.3 通机零部件配套系统的建立 | 第50-51页 |
6.1.4 发展通用发动机产业主要措施 | 第51-53页 |
6.2 打造重庆通机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53-58页 |
6.2.1 通机产业供应链的完善与管理 | 第53-55页 |
6.2.2 充分发挥重庆通机产业集聚效益 | 第55-56页 |
6.2.3 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56-58页 |
6.3 重庆通机产业市场营销策略 | 第58-61页 |
6.4 通机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 第61-63页 |
6.4.1 总体发展战略 | 第61页 |
6.4.2 发展战略目标 | 第61-63页 |
7 结论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