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

杨树基因枪多基因共转化研究

摘    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逆境胁迫诱导相关基因的主要类型及其抗逆基因工程第15-22页
     ·渗透调节合成酶基因第15-20页
       ·甘露醇基因第16页
       ·果聚糖基因第16-17页
       ·海藻糖基因第17-18页
       ·甜菜碱基因第18-19页
       ·脯氨酸基因第19-20页
     ·清除活性氧类基因第20-21页
     ·胁迫诱导蛋白基因第21页
     ·编码低氧-缺氧还原蛋白基因第21-22页
   ·抗虫机理及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第22-25页
     ·抗虫基因的类型及其杀虫机理第22-24页
       ·苏云金杆菌毒蛋白(或内毒素Bt-toxin)基因第22-23页
       ·蛋白酶抑制(PI)基因第23页
       ·外源凝聚素(Lectin)基因第23页
       ·昆虫神经毒素基因第23-24页
       ·其他类型的抗虫基因第24页
     ·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第24-25页
   ·基因枪及其应用进展第25-33页
     ·基因枪转化的原理第25-26页
     ·基因枪技术及其发展第26页
     ·基因枪转化方法的优缺点第26-27页
     ·基因枪技术在农作物方面的应用第27-29页
     ·基因枪转化方法在林木中的应用第29-33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3-35页
     ·研究内容第33页
     ·主要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二章 半常绿杨组培条件的优化第35-40页
   ·材料第35页
     ·植物材料第35页
     ·培养基第35页
   ·方法第35-36页
     ·培养不同天数的培养基成分含量的变化第35页
     ·不同pH值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第35-36页
     ·活性炭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第36页
     ·不同光照时间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第36页
   ·结果分析第36-39页
     ·培养不同天数的培养基成分的变化第36-38页
     ·不同pH值和光照处理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第38页
     ·活性炭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讨论第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几种杨树再生体系的建立和选择压的确定第40-49页
   ·植物材料第40页
   ·方法第40-42页
     ·无菌苗的获得第40-41页
     ·生根及壮苗培养基的选择第41页
     ·再生培养基的选择第41页
     ·卡那霉素敏感性选择第41页
     ·无菌苗的移栽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生根及壮苗培养基的选择第42页
     ·再生培养基的选择第42-44页
     ·叶片卡那霉素敏感性实验第44-46页
     ·生根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第46-48页
   ·讨论第48页
   ·小论第48-49页
第四章 基因枪多基因共转化第49-64页
   ·供试材料第49-50页
     ·植物材料第49-50页
     ·质粒第50页
   ·实验试剂第50-52页
     ·组培用试剂(母液)第51页
     ·质粒提取试剂第51页
     ·基因枪转化所需试剂第51-52页
     ·植物DNA提取试剂第52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2页
   ·方法第52-58页
     ·培养基第52-53页
     ·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碱裂解法)第53-54页
     ·基因枪转化第54-57页
       ·轰击前系统部件的准备第54页
       ·耗材部分的准备第54-55页
       ·微粒包裹DNA第55-56页
       ·轰击过程第56-57页
         ·轰击前第56页
         ·轰击过程第56-57页
         ·轰击后第57页
     ·转化后的选择培养第57页
     ·抗性芽的生根培养及扩繁第57-58页
   ·结果分析第58-61页
     ·基因枪转化杨树叶片轰击参数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58-59页
       ·可裂膜的压力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58页
       ·不同的轰击距离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58-59页
       ·最佳真空度的选择第59页
     ·叶片受体材料对基因枪转化的影响第59-61页
       ·基因枪轰击前后对受体材料进行处理对轰击的影响第59-60页
       ·叶片不同部位对轰击后抗性芽产生数目的影响第60页
       ·不同杨树品种其转化频率不同第60-61页
       ·叶片的不同处理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61页
     ·抗性芽的生根培养及扩繁第61页
   ·讨论第61-63页
     ·有关受体部位的研究第62页
     ·有关渗透处理第62-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64-75页
   ·材料第64页
     ·植物材料第64页
     ·质粒第64页
   ·方法第64-67页
     ·植物总DNA的提取第64-65页
       ·试剂的配制第64-65页
       ·提取的步骤第65页
     ·质粒DNA的提取第65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第65-67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第67页
   ·结果与分析第67-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今后的工作设想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今后的工作设想第76-77页
致  谢第77-78页
图版1第78-79页
图版2第79-380页
图版3第380-81页
图版4第81-582页
图版5第582-683页
图版6第6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番茄LeACB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下一篇:建设重庆通用发动机出口制造基地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