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第一章 鸦胆子油、薏苡仁油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的建立 | 第17-30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8-28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18-20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20-28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0页 |
·色谱条件 | 第20页 |
·脂肪酸的衍生化 | 第20页 |
·鸦胆子、薏苡仁油的衍生化方法 | 第20-21页 |
·衍生化条件考察 | 第21-2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23页 |
·色谱专一性 | 第23页 |
·样品稳定性试验 | 第23-24页 |
·方法重复性 | 第24页 |
·方法精密度 | 第24-25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25-28页 |
3 讨论 | 第28-29页 |
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复方鸦胆子油亚微乳处方前的研究工作 | 第30-4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0-44页 |
·薏苡仁油的精制 | 第30-32页 |
·薏苡仁油的酸值测定 | 第30-31页 |
·薏苡仁油的精制过程 | 第31-32页 |
·鸦胆子油及精制后薏苡仁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32页 |
·原料油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32-34页 |
·光照试验 | 第32-33页 |
·高温试验 | 第33-34页 |
·高湿试验 | 第34页 |
·薏苡仁油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34-38页 |
·名称与来源 | 第34页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34页 |
·参照品溶液制备 | 第34页 |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34-35页 |
·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 第35页 |
·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 | 第35页 |
·薏苡仁原料油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 第35-38页 |
·鸦胆子油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38-40页 |
·名称与来源 | 第38页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38页 |
·参照品溶液制备 | 第38页 |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38页 |
·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 第38页 |
·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 | 第38页 |
·鸦胆子原料油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 第38-40页 |
·复方亚微乳剂的处方筛方试验 | 第40-44页 |
·实验方案(一) | 第40页 |
·实验方案(一)处方筛选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实验方案(二) | 第42页 |
·实验方案(二)处方筛选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3 讨论与结果 | 第44-45页 |
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复方鸦胆子油亚微乳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7-5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7-56页 |
·破乳方法的研究 | 第47-48页 |
·样品中鸦胆子油和薏苡仁油的鉴别试验 | 第48-50页 |
·薄层板的制备 | 第48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48-49页 |
·薄层层析 | 第49-50页 |
·含量测定 | 第50-53页 |
·制剂指纹图谱的研究 | 第53-56页 |
3 讨论与结果 | 第56页 |
4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复方鸦胆子油亚微乳剂的处方工艺的研究 | 第57-74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8-72页 |
·制剂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 第58-64页 |
·中药复方纳米乳的基本制备工艺 | 第58页 |
·乳化温度的考察 | 第58-61页 |
·高压乳匀化次数和压力的考察 | 第61-62页 |
·pH值对乳剂的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乳化剂的选择 | 第64-69页 |
·油酸钠用量的考察 | 第64-68页 |
·乳化剂的总量 | 第68-69页 |
·灭菌温度的考察 | 第69-72页 |
3 讨论与结果 | 第72-73页 |
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复方鸦胆子油亚微乳剂的安全性试验 | 第74-78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7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74-77页 |
·溶血性实验 | 第74-75页 |
·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74页 |
·溶血实验 | 第74-75页 |
·溶血性实验结果 | 第75页 |
·刺激性试验 | 第75-76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76-77页 |
3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复方鸦胆子油亚微乳剂制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78-8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7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78-85页 |
·制剂与稀释剂混合稳定性 | 第78-81页 |
·容器包装材料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81页 |
·本品在加速条件下的稳定性 | 第81-82页 |
·长期稳定性的考察 | 第82-85页 |
3 讨论与结果 | 第85-86页 |
4 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 复方鸦胆子油亚微乳剂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87-10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87-8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88-98页 |
·生物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88页 |
·色谱条件 | 第88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88页 |
·大鼠血浆中油酸测定方法的确证 | 第88-92页 |
·油酸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88页 |
·内标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88页 |
·方法的专属性 | 第88-89页 |
·油酸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 | 第89-90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90-91页 |
·空白血浆中油酸的含量测定 | 第91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91-92页 |
·药物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 | 第92-94页 |
·给药方案 | 第92页 |
·空白组生理周期测试结果 | 第92页 |
·给药组测试结果 | 第92-94页 |
·药动学参数计算 | 第94-98页 |
·统计矩求算药动学参数 | 第94-98页 |
3 讨论与结果 | 第98-99页 |
4 小结 | 第99-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附录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